第二十一章 望江之行(1 / 2)

九州——江山业 良苏 5013 字 2019-11-21

 清晨辰时初,宜兰轩内飞进一只白色的鸟,扑棱一下扎进慕梓所住房外的一株金镶玉竹丛中,叽叽喳喳地叫着。这叫唤的白鸟,正是慕梓的谍雀。

慕梓卯时中便已经起了身,早早就洗漱完毕了,此刻正在用着早饭。听到谍雀的叫唤声后,慕梓不动声色地放下手中碗勺,让旁边候着的侍女们收拾好后,便遣她们退了下去。等到房屋的门掩上之后,慕梓才起身来到景窗的书案前,推开了窗门。

慕梓所在的宜兰轩是一处装饰得极为雅致的院落,房间也是应着院落景色设计的。六尺宽的扇形景窗前放置书案,窗门推开后往外看去,入目便是假山翠竹,荷池曲桥,和几株倚生在假山旁的桂花树,清池旁的金镶玉竹叶子上,时不时还有水珠滑落,在池水里荡开一圈圈的涟漪。

只因这两天天气未曾放晴,一到夜晚就下秋露,所以此时推开窗一看,便是一幅“秋露凝珠映翠色,满园清桂暗飘香”的画面。

这时,那站在翠竹树梢的谍雀,用喙在竹子上啄了一片竹叶,才展翅飞了下来,落在了案上,把竹叶放在案上后,又飞了出去,又是用喙啄了竹叶,再飞进来,如此反复了多次。而慕梓则站在一旁蹙眉看着。

良久之后,那谍雀才用竹叶在书案上摆出了三个字:清风楼。

又是清风楼!慕梓这两天在飞羽山庄也没做什么大事,就是把带过来的所有谍雀都放飞在了玉阳城各处,只要有谍雀发现到那群刺客的踪迹,就会立刻飞回来告知她。可为什么,又是在清风楼,这么巧?

慕梓一掌发出,掌风便将那案上竹叶摆成的“清风楼”三字给打散了,而谍雀也飞了出去。

慕梓抬眸望向景窗外的庭院景色,空中虽是厚厚的乌云,但看样子,今天还是下不了雨吧,反正她来飞羽山庄也有两天了,也没有出去走过,那么今天,就出去游一游这玉阳,看看玉阳城中景致吧!说走就走的慕梓是一点也不含糊,立刻就出了宜兰轩的门。

好巧不巧,正要出门的慕梓在经过西院的曲廊时,忽然听到了有人舞刀的声音,慕梓顿时放缓了脚步,穿过被桂花掩映的那段曲廊,慕梓看见了在庭院中,练习刀法的杨朔。

杨朔手里的刀不同于普通的弯刀,而是一寸宽,三尺长的直长刀,泛着粼粼银光。那柄长刀在他手中上下翻飞,所过之处流下寒光无数。

刀法极为凌厉,应是一出手就直取人要害的刀法。说的不好听一点,这种刀法还有些阴损,不过这种刀法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需使用者注入多少内力,而是靠极高明的身法取胜的武术。也是江湖中一些刺客惯用的武术。

慕梓站于廊下看了许久,忽然来了想试一试杨朔的想法,眼睛往身边各处扫了一眼,伸手摘了几片桂花树叶,注入内力便把它向杨朔一掷。

树叶穿破空气疾速飞去,带出刺耳的风声,正在练武的杨朔听到此声,手中的刀一横,身体利落一转,便将慕梓射过来的树叶削成了两半。

慕梓见状不禁鼓起了掌,同时对杨朔道:“杨护卫果然厉害,此等身法,已算得上江湖一流高手了!”

杨朔抬眸看向廊下,见是慕梓,忙收刀抱拳,恭敬对慕梓道:“杨朔见过慕姑娘,”行完礼后,直起身来又问,“慕姑娘可是要出去?”

慕梓点了点头:“不错,来这里两天了,也没有出去玉阳城走过,难得今日有空,便想着出去看看,”慕梓说到这,眼珠子一转,又继续道,“不知杨护卫可有空,不知可否陪慕梓到这玉阳城里走上一遭,而且慕梓刚好对这玉阳城地形不甚熟悉,若是有杨护卫相陪,定是方便许多!”

杨朔听完慕梓的话,支支吾吾了一会儿,又低头考虑了一瞬,才点点头说:“杨朔自是义不容辞的,只是公子若有事需我去办我又不在时,要是怪了下来,就劳烦慕姑娘替我给公子解释两句了。”

慕梓一笑:“自然,那便多谢杨护卫了!”

玉阳城中,若说最能观其人文历史风貌的,便属玉阳城的东西二市了。而东西二市中,又属西市最为繁华热闹。

辰时末。

慕梓和杨朔叫了马车,一直到玉阳城西的西市街口才喊了停。一下马车,入目的便是川流不息的人群,和不绝于耳的叫卖声。

“杨护卫,你对这西市熟悉,可知这西市中,有什么好玩的去处?”慕梓信步行在大街上,问一旁的杨朔。

旁边被问及的杨朔一皱眉:“呃,不知慕姑娘说的,所谓的好玩的去处,是指哪些呢?”

“玉阳城几百年的古都,杨护卫居然不知何处最值得去吗?”慕梓笑着调侃了杨朔一句。

杨朔失声一笑,回道:“据杨朔来看,这玉阳城的西市,当属映雪公子的清风酒楼是最好的去处了,只是上次慕姑娘似乎不太喜欢,若如此,慕姑娘不妨到望江楼一游!”

“望江楼?”

“不错,这望江楼,是整个玉阳城最高的建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若是登上此楼最高的一层,还可以看整个玉阳的景色,慕姑娘既是第一次来玉阳,不妨便到此处先走一走!”杨朔回道。

“倒是早已有耳闻,楚公子也曾这般与我说过!”慕梓沉吟了一句。“那,这望江楼可以看到清风楼吧?”

杨朔一愣,不明白慕梓为什么忽然这么问,但还是把疑问压了下去,回道:“望江楼与清风楼不过几条街道的距离,自然,是可以看见的。”

是吗?慕梓眼珠子一转,看向天空,笑了笑:“那我便先往望江楼走上一遭!”

望江楼,据说是在四百多年前,寒漠和十地未联军攻入大梁北部边境时建的,目的,便是用作祭祀临华江河神之用。在当时,对还未百万大军北抗战败的梁国来说,一切衰落的根源都还未起,所以要聚重资和大量的人力建这样的一座高楼,并非难事。

只是后来梁国战败后,又遇天灾人祸不断,君主不明,昏庸无道,梁国境内因赋税官员层层剥削,百姓苦不堪言,纷纷起义造反,战祸一起便停不下了,长长短短几十年战争下来,梁国早已覆灭,各国并立,九州中原也早已不复当年繁华。

而这座望江楼,由一国繁华到衰落,它都一一见证过,而它自身,也从一座用作祭祀的高楼,变成了如今普普通通的观景楼。

据说两百年前,一位风流潇洒,以游历九州中原,给各国名胜古迹赋诗而成名的剑客,来到晋国望江楼后,登上望江楼顶层,俯瞰眼下大地,见临华江依旧奔流南去,玉阳城却早已不是当初繁华的玉阳城,不禁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传唱至今的绝句。

那绝句全篇,如今仍旧刻在望江楼顶层的落漆红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