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政变(2 / 2)

唯我独裁 巡洋舰 0 字 2021-10-11

不过,国土安全局、中央情报局、警察厅还在忙活着,除了对涉嫌参与这次刺杀人员的审讯外,更是以保卫总理府安全为由,扩大了侦缉范围,针对北京皇城、外城的旗人子弟,以劝告、威胁、半胁迫等方式,将三十多万旗人赶出北京城。</p>

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对此虽然不满,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是,这些旗人子弟集中住在北京皇城,皇城又是政府各大机关的主要办公地点,他们肯定是对政府构成威胁的群体。同时,随着北洋政府的建立,汉族重新掌权,十几万汉族官员、官员家属、军队军官和他们的家属也都得在北京居住,皇城就那么大点儿地方,房源紧张已经困扰政府很久了,因此这次正好帮政府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乎国会默许了。</p>

不过,为了不影响政府的声誉,国会要求政府提供一笔资金给离开北京的旗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但随后李冰在国会报告中称,政府除了收了他们的房地产和土地外,并没有没收他们的其他财务。在京旗人子弟个个腰缠万贯,他们离京后不会存在生活困难问题。当然,如果他们挥霍无度的话那就不能保证了。</p>

第二天,北洋日报上称:比起旗人入关后血腥圈占汉人的全部财产,现如今的汉人对他们算是手下留情了。</p>

离京的旗人子弟不代表他们就此安全了,因为深受旗人压迫和虐待之苦的汉人并不会同情他们,他们将面临着被杀、被抢劫、被凌辱的危险,因此大部分旗人离京后全部隐姓埋名,整个家族都改了姓氏。而政府无法阻止汉人对旗人的报复,毕竟法不责众,但也不想做的太绝,因此大部分旗人被允许更改身份证和户口上的民族成分,由此才得以保住性命。</p>

比起关外的旗人子弟,关内的这些改名换姓的旗人算是非常幸运了。</p>

在关外,东北三省爆发了立时十五天的战争。依克唐阿、长顺等八旗将军率领关外旗人发动叛乱,数万旗人同政府军警爆发激烈战斗,但最终他们的武器低劣、战斗素质太差而战败被杀。残存的这些旗人子弟从此一无所有,而他们做惯了老爷少爷,不会营生,要么落魄街头,要么监狱里度日。</p>

在蒙古,抓捕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杭达多尔济亲王、大喇嘛车林齐密特等人的行动进行的并不顺利。</p>

由于北洋政府保留了蒙古王公贵族们原有的一切权利,国土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在蒙古的势力发展的远不如在内地。特工们在对哲布尊丹、杭达多尔济、大喇嘛车林齐密特等人的抓捕行动时,遭到蒙古地方警察的阻拦。这些地方警察都是蒙古人,不管哲布尊丹做了什么,都不允许外人抓捕。而杭达多尔济亲王、大喇嘛车林齐密特等人又在哲布尊丹的庇护下,于是这些人未能抓到。</p>

反过来,国土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的行动惊动了哲布尊丹等人,他们于是迅速召集起他们的军队自保,同时抓紧时间跟俄国联系,策划**立。</p>

驻扎在库伦的陆军第十七镇,因为库伦距离中原太远,因此来自总后勤部的补给非常困难,所以第十七镇陆军的补给只能依靠库伦地方政府来完成。</p>

随着京师巨变,满清政权被彻底摧毁,慈禧和光绪死后哲布尊丹他们不得不进行自保。于是杭达多尔济调集数万蒙古军队将第十七镇陆军驻地包围,并切断了对十七镇的补给。</p>

第十七镇指挥官彭文强根本不把几万蒙古军队放在眼里,准备拉开架势开战。但一个巨大的危机令彭文强被迫放弃采取军事行动,因为第十七镇是骑兵师编制,内部有一半的士兵是蒙古人,他们虽然没有造反的意思,但是也不愿意对其他蒙古人开枪。</p>

</p>

彭文强知道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开打,将存在巨大的风险。于是彭文强立即向总参谋部报告了情况,总参谋部决定让彭文强率领第十七镇迅速撤离库伦,退回内蒙古归绥跟第十九镇汇合。</p>

第十九镇驻防归绥,内蒙古的王公贵族们虽然也对北洋政府在处理满清政权问题上存有不满,但他们比外蒙古的王公贵族们冷静,他们离着中原太近了,一旦造反将面临北洋政府庞大的军事报复,因此内蒙古各部都保持沉默,静观其变。</p>

国防部迅速派出谈判特使赶赴库伦,同外蒙古王公贵族们谈判,同时国防部也迅速从奉天军区、北京军区和兰州军区调集兵力,准备开赴蒙古作战。</p>

与此同时,沙俄政府也高度关注中国的政治变局。在其他欧美各国对此事表示理解的时候,沙俄政府却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一方面,沙俄外交部强烈抨击北洋政府的行动,威胁北洋政府不得对蒙古动武,否则沙俄将应蒙古哲布尊丹的请求,出兵蒙古。</p>

沙俄公开干涉中国内政,并支持**立,这令中俄之间顿时紧张了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