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廷议(2 / 2)

唯我独裁 巡洋舰 0 字 2021-10-11

同样,美国驻华全权公使田贝也向总理衙门抗议,要求释放美国太平洋邮船公司詹姆斯船长和他的船员们,并就清帝国海军兵舰击沉五艘美国邮轮表示愤怒,也提出了最严厉的抗议,并视为战争挑衅。</p>

奕急得快要疯掉了,一会儿跑一趟紫禁城,一会儿跑一趟颐和园,向光绪和慈禧诉苦,同时投诉王辰浩,称这一切都是王辰浩挑起的,如果清帝国同美国和英国闹僵甚至开战,都是王辰浩之过。</p>

※※※※※※※※※※※※※※※※※※※※※※※※※※※※※※※※※北京,紫禁城金銮殿。</p>

王辰浩奉召上殿,向光绪和满朝文武大臣们陈述了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在最后,王辰浩拿出了琉球国王尚泰感谢清帝国援手的枢文。</p>

“恭喜皇上,琉球国王对于天朝上国给予琉球王国的援手和帮助深表感谢,指出我天朝陆军收复琉球国土为之一谢;天朝海军阻挡日本海军和运兵船来犯,捍卫了琉球领海为之再谢;天朝上国愿意接纳琉球子民,让琉球子民沐浴天恩为之三谢。众谢并举,琉球国愿永侍天朝上国。”</p>

光绪让王辰浩陈述攻击日本运兵船队的事情,但王辰浩就几句话轻描淡写,却是说了一大堆其他事情,答非所问。</p>

尽管这样,满朝文武大臣们还是一大半人站出来叫好,附和恭维王辰浩的话。</p>

光绪帝坐在上面的龙椅上,下面的情况看的一清二楚,知道王辰浩已经成功的笼络了一大半的朝臣。他心中虽有不甘,但王辰浩所言有理有据,光绪也拿王辰浩没办法。光绪帝现在学聪明了,只要没有抓到足够致王辰浩于死地的把柄和证据,他就不会再去主动招惹王辰浩。</p>

“王爱卿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朕定当重重有赏。”</p>

“谢皇上!这是微臣应该做的,不敢邀功请赏!”</p>

王辰浩最近也发现光绪对他的态度变了,不像以前那样见着他就板着脸,脸色跟死了爹一样。虽然王辰浩不知道光绪的用意和目的,也不会相信光绪就此放过他,但既然光绪和颜悦色的跟他说话,王辰浩也就打蛇顺杆上,井水不犯河水的附和他一下。</p>

不过,光绪帝改变战术了,但是翁同龢、李鸿藻二人却没有改变对王辰浩的看法,尤其是王辰浩大把金钱砸晕了大部分文武百官时,他们二人嫉妒万分却碍着清官之名的脸面不跟王辰浩同流合污,使得他们更加站在跟王辰浩的对立面上,此刻见王辰浩得意,当即发难。</p>

翁同龢出列道:“启禀皇上,海军无端击沉英国轮船和美国轮船,扣押英美两国的船员,致使英美两国公使向总理衙门严正抗议,甚至称这是对英美两国的战争挑衅,威胁战争报复。这些都是拜海军部大臣王辰浩管教不严,骄纵手下所致。”</p>

光绪转向王辰浩,温和的问道:“王爱卿,翁爱卿所言可否属实?”</p>

王辰浩当即回答道:“启禀皇上,英美两国轮船运载日军士兵,此已经违反英美关于日本和琉球争端中立的政策。英美轮船进入琉球领海,我海军将士为了维护天朝属国琉球的领海主权完整,出兵拦截英美轮船无可厚非。英美轮船洋员在经过我海军将士们的劝导之后,明白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因此愿意交出轮船。后来船上日军挟持英美船员,逼迫他们向我海军开枪,于是我海军将士们不得不自卫还击,同时也是为了营救船上的英美船员。因此,错不在我们。”</p>

光绪心中早就明白王辰浩肯定有恃无恐,也没指望翁同龢能够轻易抓住王辰浩的小辫子。</p>

“王爱卿所言甚是!”</p>

王辰浩当即谢恩,接着又语出惊人的说道:“臣要弹劾翁同龢欺君罔上!”</p>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哗然,光绪和文武百官们当即愣住,,翁同龢更是惊讶无比。</p>

“老夫对朝廷和皇上忠心耿耿,怎么会欺君罔上?你不要血口喷人!”</p>

光绪回了回神儿,问道:“王爱卿说翁爱卿欺君罔上,可有证据?”</p>

王辰浩笑了笑,问向光绪道:“皇上刚才可听到翁大人如何称呼微臣?”</p>

光绪愣了一下,接着王辰浩转向文武百官,问道:“诸位臣工,刚才翁同龢称我是海军部大臣,可有此事?大家别告诉他那么大的声音你们没听到啊!”</p>

庆亲王奕劻当即带头道:“没错!翁同龢是那么说的!”</p>

一干文武百官们当即点头附和。</p>

王辰浩转过身来,看向翁同龢,坏笑道:“翁大人真是太客气了!我王辰浩不过是区区海军部次大臣而已,海军部大臣可是德高望重的恭亲王。海军部大臣乃是一品大员以上方可担任,翁大人这就给我升了官,可是还把皇上和太后放在眼里?再说了,英美两国可没说用战争来报复我们,你这不是欺君罔上是什么?”</p>

翁同龢当即傻眼,刚才不过是想添油加醋而已,没想到王辰浩竟然拿这个做文章。</p>

“皇上恕罪,老臣只是口误。”</p>

光绪也是恼翁同龢太笨,这种低级错误也能犯。</p>

“翁大人你可是朝廷重臣,一句口误就就可了事了吗?今天我是在这里,如果我不在这里,到时候外面传言我成了海军部大臣,还以为是我自封的要造反呢?要知道,皇上是多么的器重你,你的一句口误,可是差点毁了我的忠臣之名。”</p>

翁同龢气得浑身突突,指着王辰浩竟是一句话也反驳不出来。</p>

光绪翻翻白眼,知道是王辰浩故意报复,于是厉声说道:“翁同龢你却是要注意了,作为重臣,要三思之后再说话。”</p>

“皇上,老臣——”</p>

翁同龢还待反驳,光绪打断他道:“罚你三个月的俸禄,以示惩戒!”</p>

翁同龢顿时憋屈的要命,上次就罚了半年俸禄了,这又罚了三个月,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p>

王辰浩见光绪三言两语的轻罚了翁同龢,还准备要说道说道,怎么也多罚三个月才好。</p>

这时,李鸿藻出言道:“启禀皇上,就算王大人前面说的对,我们有权攻击英美轮船。可是,日本第三批运兵船队已经不在琉球领海,而是在日本国的家门口。海军在日本国的家门口击沉两艘日舰,击毁十几艘日本兵船,这就是主动挑衅了。日本现在向我朝宣战,这擅开战端之罪,王大人脱不了干系。”</p>

李鸿藻突然转移了话题,算是帮翁同龢解了围,同时也戳到了王辰浩的弱点。他还真的没想好有什么好的借口。</p>

“启禀皇上,甲午战争之丰岛海战,日本海军也是不宣而战的攻击我海军运兵船队。如今我们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算是给丰岛一役中阵亡的上千将士们报仇了。”</p>

光绪点点头,李鸿藻问向王辰浩道:“这么说王大人是承认主动挑衅了?那你就得承担擅起战端之责!”</p>

王辰浩笑道:“李大人好口词,只是擅起战端之责,我王辰浩可担不起!有道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海军远在琉球,我在北京,他们有什么紧急动作,我事先并不知情。”</p>

好吧,王辰浩见无计可施,只好一推三六五,撇清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