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狂怒(2 / 2)

由于车底的安全门被泥泞堵住,705号上的坦克乘员们只好冒险从坦克上面出去。

装填手周创彪首先掀开炮塔门,探出身体操纵高射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敌军的火力也很快向他集中,周创彪不幸头部中弹摔进了战斗室。

炮长何国先第二个钻出炮塔门,架上并列机枪向敌人射击。没多久,何国先也肩部中弹摔了下来。然而他忍痛又顽强地爬上去继续操纵机枪射击敌人。李德桂喊他下来包扎伤口,但何国先不为所动,直到第二次中弹摔入战斗室。

许森赶快为周创彪和何国先包扎伤口,但二人伤势太重,已经奄奄一息。

看到如此情景,李德桂非常悲痛,沉重地说道:“同志们,我们几个人,活要活在一起,死也要死在一起,只要还有一个人就要坚持到底!”

徐森终于被战友的负伤所激怒,他坚定地表示:“连长,你放心吧,我决不会停止战斗!”

不久,一些敌军向705号坦克围拢过来。车长李德桂抓起几枚手榴弹,突然从指挥塔中探出身体,连续向外猛甩,当即炸死了几名敌军。

其余敌人不敢靠上来,就用各种火器向坦克射击,子弹打在坦克装甲上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李德桂通过坦克电台向营指挥所大声呼喊:“敌人把我们包围了,向我开炮!快向我开炮……!!!”

在一旁的徐森也提起航向机枪,伸手要打开驾驶窗向敌人射击。

就在这时,敌军打来两发炮弹,全部击中了无法运动的坦克。其中一发炮弹打在炮塔旁边,李德桂左胸中弹,血流如注。另一发炮弹炸飞了驾驶窗,徐森被爆炸气流掀倒在坦克里,昏迷过去。

敌人终于登上了705号坦克,三名敌军打开了指挥塔门,坦克战斗室内冒出的滚滚浓烟遮蔽了他们的视线。

这时,重伤的李德桂手里握着手榴弹,拼尽力气撑起身体,扑向了正向战斗室内张望的敌人。爆炸声响起,他和敌人同归于尽了。

敌人被吓破了胆,再加上以为705号上面的坦克手都已经牺牲了,就没有再上去查看,而是开始在东松修筑阵地,等待后续援军修复桥梁赶过来。

敌人的疏忽必将付出沉重代价,被爆炸气流阵晕的徐森并没有牺牲,他在705号的残骸上面待了一晚上,到了第二天白天才醒来。

徐森发现自己的头上、手上有多处烧伤,耳膜也被震穿。而同车的战友车长李德桂,装填手周创彪,炮手何国先都已经牺牲了,想着几位在生活中处处照顾自己的老大哥,徐森非常的难过。

但是徐森又想到任务还没有完成,想到车长李德桂临死前说的:“只要还有一个人就要坚持到底!”平时胆小怕死的徐森终于不再懦弱,他决定一个人行动,摧毁敌人的增援计划。

徐森趁着不远处修筑阵地的敌人正在休息吃早餐,爬出了705号坦克,爬上了不远处受损较轻的703号坦克。徐森发挥出自己专业技术强的优势,经过检查和修理,很快就排除了703号的故障,将坦克点火启动,使坦克能够开动起来。

徐森郑重的将“狂怒”两个字刻在了炮管上,然后坐上炮手的位置,操作坦克炮,连连开炮,将敌人修复了一半的松江大桥再次炸毁,然后转向炮口,轰击敌人尚未修筑好的阵地,然后又开车碾压敌军士兵。

敌人被突然而来的炮弹弄昏了头,等他们调查清楚原委之后已经被徐森连连得手了。

这时,有一名敌人从坦克后面悄悄靠上来,爬上了坦克顶部,然后通过观察孔向坦克里面塞了一枚手榴弹。

徐森只有一个人,一时没有察觉,手榴弹没有任何防备的在坦克内部爆炸了,徐森的头部、脸部、背部、右臂都被弹片炸伤,鲜血直流。

更糟糕的是,坦克加温锅的水管被炸裂了,水哗哗地往外喷。如果水漏光了,坦克就无法开动了。

徐森当即忍痛发动坦克,开上了剩余半截的松江大桥桥头,将炮口牢牢对准对岸准备继续修复桥梁的敌人。然后停下车掀开炮塔门,背靠着断桥将探出身体,操纵高射机枪射向冲上来的敌人。

在敌人援军必经的松江大桥上,“狂怒”号坦克成为了难于逾越的坚固堡垒,徐森“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抵挡住了敌人的三次进攻,击毙击伤了两百多名敌人,彻底断绝了敌人救援开平地区的希望。

徐森坚持到下午的时候,我军的援军终于赶到了,在援军的冲锋号声中,徐森吹响了口风琴,吹起了705号坦克组四人最喜欢的曲调《我的祖国》。

这部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虽然没有《花环》那么深刻,但是张伟安排了几场爆燃的战斗场景,塑造了一位从胆小怕死到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的转变过程,这也是吴连长和王指导员看的很爽的原因。

张伟将小说邮寄给孙哲几天后,就在团部见到了前来舜。

听到这个朴实的如同一个老工人的导演介绍自己是朱文舜的时候,张伟不禁肃然起敬。

朱文舜可是中国老一代导演中的一位奇才,他是一位扎实多产的电影导演,从18岁开始就踏入影坛,在当时东瀛人的“满映”做剧务助理,后来独立拍片。他从影54年,执导拍摄了33部电影,其中不乏《古刹钟声》,《草原晨曲》,《两个小八路》这样的好片。

张伟之所以知道这位老先生,是前世在看央视播出的由小崔主持的《电影传奇》节目时了解到的。《电影传奇》精选华国电影诞生百年来的优秀影片进行回顾,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而在这个节目中,小崔竟然为朱文舜执导的《神秘的旅伴》、《寂静的山林》和《古刹钟声》分别制作了三期节目,更是在第二期节目中称朱文舜是“那个年代的商业片导演”,“五六十年代华国的斯皮尔伯格”,这是对老先生一生艺术劳动真诚而崇高的褒奖。

张伟听对方自我介绍之后,立刻上前握手,以示敬意。

张伟说道:“朱导演,我对您可是久仰了,不知道您这次来有什么见教?”

朱文舜为人处事低调温和,在片场从不摆“大导演”的架子,尊重摄制组内的一切人员,连片场的苦活儿累活儿都总是抢着干,长影厂的职工都亲切地叫他“老朱头儿”或者“朱老爷子”。

听张伟如此谦虚客气,朱文舜说道:“不敢当,我是看到了你新写的那部小说《狂怒》才冒昧前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