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电影改编(2 / 2)

张伟不想完全按照审查委员会的意见来办,但是也不能拧着头皮不做修改,就修改了两处无关大雅的地方,交上去了复审。并且附上了一份说明书,和审查委员会的同志说明了剧本创作的初衷,以及情节设置的构想。

不出意外,几天后,改过一稿的剧本又被打了回来,这次八一电影厂的修改意见不仅没有减少,还又增加了三条。

审查委员会的人也没干待着,在张伟修改剧本的时候,他们将《花环》这部小说又看了两遍,发现了更多的问题。

审查剧本的过程中,甚至有审查小组的成员建议八一电影厂放弃《花环》的拍摄计划,他们认为这部小说里面毒草太多了,完全是在丑化人民军队。

没办法,谁让张伟太年轻了,没有任何资历,写出来的东西又挺敏感的,即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也是难以让人信服。

张伟抱着负责任的态度,又修改了两次,结果越修改问题越多,审查了几次,剧本都没有通过。要不是张伟是原作者,而且坚持要参与改编工作,估计他都要被踢出编剧小组了。

正是由于张伟的这种坚持态度,八一电影厂开始犹豫不决起来,考虑要不要继续投拍这部影片。

但是《花环》的影响力太大了,八一电影厂不想拍了,自然有接盘侠在。

之前就有包括帝都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常春电影制片厂、魔都电影制片厂、青年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峨眉电影制片厂等近十家制片厂争着要拍这部电影。

张伟还是看在自己军人的身份上面,才选择了八一电影厂。而且张伟并不清楚前世的那部《花环》是哪个电影厂拍摄的,他还一直以为这样的军旅题材电影都是八一电影厂拍摄的呢。

但是张伟又想到原时空《花环》的导演是华国第三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谢缙,而谢缙可是魔都电影厂的当家导演。

谢缙是第三代导演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他从影60余年,执导了36部影片,一个人就串起了新华国成立后的华国电影史。先后获得国内大奖23次,国际大奖10余次,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为他举办过个人电影回顾展。

谢缙的电影反映了很深刻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化,原时空几乎每部电影都是一部教科书式的作品。50年代的《女篮五号》;60年代的《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70年代的《啊!摇篮》、《天云山传奇》;80年代的《秋瑾》、《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90年代的《清凉寺钟声》、《老人与狗》、《鸦片战争》等等。他的一生,留下了众多经典的电影,部部深入人心。

这个年代的谢缙可是绝对的大牌导演,他在六十年代拍摄的《红色娘子军》,曾创下了当时8亿国人有6亿人观看的空前盛况。而此时的张国师才刚刚在恢复全国高考后,破格进入帝都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

张伟想到前世看过好几遍的那部《花环》,越想越觉得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民族意识的谢缙导演才能拍摄出其中的味道来。

谢缙在“政治正确”的底线上,拍出了一部大胆吐槽的好电影,直到张伟重生之前都是后无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