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剧情讨论(2 / 2)

张伟还有一个例子没有说出来,就是我军在发展新型反坦克破甲弹过程中所走过的一段弯路。

1969年在北方边境冲突之后,我军发现当时装备的56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威力不足,决定全面改进,采用新的大威力炸药,研发新的破甲弹,并且在1970年就仓促定型生产,然而两年后,军队在使用时发现新的破甲弹经常发生质量问题,瞎火率过高。

经过有关部门研究后发现,瞎火是因为新使用的炸药存在问题,其中一种成分具有微弱的酸性腐蚀性,在温热的环境下会释放出酸性气体,腐蚀弹体零件和导电线路,造成短路或者断路,引起引信失灵,而这种炸药在研制过程中并没有经过充分的试验验证就仓促的用在了新的破甲弹中。

原因查出来之后,已经生产出来的所有弹药不得不整批报废,这个数量有点惊人,高达10000000枚,一共七个“零”,就是一千万枚,都够打一次世界大战了,要知道整个二战期间德国生产的反坦克火箭弹一共也才800万枚,这种火箭弹当时出厂价是280元,报废的这些破甲弹大约价值30亿元人民币。

张伟说道:“这些惨痛的教训都告诉我们,军工领域从研究到生产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踏踏实实的,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想电影里面还是要保留这个剧情,也算是一个警醒吧。”

不光华国,在国外这种急功近利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后世波音公司就因为急于推出新机型和空客抢占市场,结果造成了两次空难和上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李准说道:“恩,好的,那我看这个剧情要保留。”

谢缙又说道:“最后还有一个小细节,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在电影里面要重点展现的,你们在编写剧本时一定要突出出来。”

张伟问道:“哪个细节”

谢缙回答道:“就是那一张欠账单,我觉得我们必须要把这件小道具拍出历史感来。”

李准不解的问道:“老谢,什么叫历史感”

谢缙思考了一阵,回答道:“历史感就是再过20年,假如还有农村兵揣着一大把欠账单来打仗,那我们华国就没希望了”

张伟仔细回味着这句话,半晌才说道:“谢导,你这句话说的太好了,就凭这句话,我坚持找你做导演就没错。”

张伟是早晨下的火车,一到魔都就被拉来电影厂讨论剧本,众人在厂长办公室内商量了足足一整天,连午饭都是在办公室内解决的,到了晚上才总算确定下电影的剧情框架,当然细节还需要他和李准再精心雕琢。

张伟不禁为这个时代电影人严谨的工作态度所折服,大家针对每个细节都抱着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去反复推敲。

这还是在自己原著的基础上面进行改编,前前后后就已经准备了大半年了,要是原创剧本估计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