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集市,鬼子的烦恼(1 / 2)

乱世小民 样样稀松 5713 字 2019-11-19

 w熟睡的婴儿忽然伸手踢脚地哭了起来,阿秀赶忙放下手里的活计,伸手摸了摸小被里面,没有湿的感觉,才把小儿儿抱起来,解开衣襟,把已经冒着奶汁的塞进孩子嘴里。♀<a href="http:///2/2978/">战神领主</a> )嗅闻着母亲熟悉的气味,吮吸着甘甜的乳汁,婴儿停止了哭闹,安静下来。

虽然是个闺女,有那么一点美中不足,但这个小人儿却给家里增添了喜气和生机。有田娘终于有了孙儿辈,脸上乐出了幸福的花,一有空儿便抱着孙女稀罕个没够。多少年没伺弄过小娃娃了,她仿佛又想起了自己做母亲的时候。生个女的怕什么,有一个便有第二个,老人家憧憬着子孙满堂的前景。

阿秀喂着女儿,疼爱地望着她,嘴里轻轻地哼唱着,脸上绽放出母性的伟大光辉。这不就是她在经历艰难困苦的时候所希望的幸福生活吗,有个家,嫁个好男人,生个胖娃娃。这都是老天爷在保佑,如果不是在山里遇见孟有田,她和小嫚早变成狼粪了。

越是觉得满足,她越是把心思放在自己的男人身上,孟有田就是她的全部,有了他,家里的日子才越过越好,有什么狂风暴雨,自己的男人也能支撑起来。

随着一阵踢沓的脚步声,孟有田走进屋来,对着妻子一笑,坐在炕边,凝视着婴儿白胖的脸蛋,还有那嬾藕般的小胳膊。这是自己的孩子,孟有田还记得孩子刚刚出生时。抱着粉红粉红、张嘴哭叫的婴儿,他竟然有种错乱的感觉。感到手足无措。

“这丫头,看护得这个紧。”孟有田伸手摸了摸女儿露出来的肥白小腿儿。笑着说道:“嘴里吃着一个,手还捂着一个,谁还跟她抢是咋的?”

阿秀看着孟有田,想着羞人的情景,脸不禁红了起来,轻啐了一口。“你还好意思说,丢人不丢人?”

孟有田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的样子,伸出手在婴儿的脸际、手旁揩着阿秀的油,惹得孩子哼了哼。♀<a href="http:///mslmcn/0/105/">天下枭雄</a>”小嫚有些嗔恼地噘起了嘴,“成天忙这忙那的,要不就是去新村找那个——哼,一点也不上心。”

“淡定,沉稳,狙击手可不是枪法好就行的。”孟有田轻轻挥了下鞭子,不以为意地说道:“多射击当然有助于提高。但有些基本功也不可或缺。多练瞄准增强眼力,多练端枪提高臂力。以及呼吸的控制,扣动板机的时机。这些俺都会教你,可也得一步一下来呀!你呢,现在最大的毛病便是毛躁,当然,这跟你的年龄也有关系。”

“还有什么?要是俺都学会了,能赶上你吗?”小嫚眨着黑亮的眼睛问道。

“还有——”孟有田沉吟了一下。说道:“那就是一颗杀心,一颗面对血腥依旧镇定的心。打猎确实是一个锻炼的好办法,从某方面来说,杀死一头野物和杀一个人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还是有区别。”小嫚似懂非懂地摇了摇头。说道:“杀鸡杀鸭这俺都敢,可要说真杀人,还是有那么点害怕。”

“那你就换个思路。”孟有田说道:“你和你姐在山里差点被狼吃了,你恨不恨狼?对,肯定恨。而狼也只在饿的时候吃人,日本鬼子却把杀人当成乐趣,比狼还坏百倍。杀一个鬼子兴许就救了一个人,救了一家人,甚至救了你的亲人,你的朋友。所以。杀这些畜牲都不如的鬼子,有什么害怕的,应该感到高兴才是。”

小嫚想了想,笑了起来,说道:“姐夫,你这么一说,俺还真有点想早去杀几个鬼子。”

“鬼子不可怕,挨了枪子照样死,你还是为民除害。为国杀敌,是英雄。”孟有田继续开导道:“只是要练好本事,别心急。”

“俺懂了。♀<a href="http://www.9wh.net/book/20615.shtml">神秘上司来相亲:纯情宝贝</a>”小嫚这回好象是真的听明白了,黑亮的眼睛闪着兴奋的光。

军队或士兵的战斗力除了物质装备及训练水平外,还取决于杀人的心理。事实上人天生对杀害同类有反感,潜意识中其实对杀人有厌恶。这是一种心理障碍,对于不是职业军人的民兵来说,更为严重。但现在毕竟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而且面临的敌人就是残忍暴戾的,不打破这层障碍,发生战斗时的犹豫和心软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次民兵大比武你做得很好。”孟有田又笑着加以鼓励道:“主要的问题是出在你还不够熟悉这件武器,以及你缺乏大场面的经验。跟俺说说,那么多人看着,你是不是挺紧张?”

小嫚歪着脑袋想了想,点头道:“嗯,姐夫你说得对,俺当时是有点脸红心跳。”

孟有田微微一笑,扬手打了个响鞭。只有找到问题所在,进步才能神速,小嫚的身体素质是好的,但心理素质还需要锻炼。但有他这个好老师,小嫚再听话认学,射击技能超过同侪便并不遥远。

…………

开办集市,加强商品流通,也是根据地的措施之一。面对日本人经济封锁造成的根据地困难,根据地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灵活的政策。一方面大力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方面也和投机商人做买卖。

投机商人当中有背景复杂、神通广大的家伙;也有豁出性命,为了赚钱而从沦陷区搞走私的;更有利欲熏心、两面三刀的敌伪军官。反正不管你是谁,只要能运进来急需的东西,根据地政府非但不抓,反而进行鼓励。

马克思曾说过,只要有几倍的利润,商人们就不怕杀头,也就是会去冒杀头的危险。何况某些紧俏物资,比如西药,一旦运进来便是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利润,诱惑力还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