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陌生的老朋友(1 / 2)

乱世小民 样样稀松 0 字 2021-11-05

 jg兵简政,这个词对孟有田来说并不陌生。而且,早在一九四一年便有文件下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机关庞大而不适应频繁作战的缺点,还是仍然存在。</p>

随着岗村宁次组织的空前残酷的大扫荡席卷华北,机构臃肿的毛病愈发暴露出来,并接连遭到惨重损失。八路军总部因为机关庞大,行动迟缓,被ri军围击;129师在其后的反扫荡作战中,也因后勤梯队庞大,致使在突围过程中遭受了损失</p>

不仅仅如此,在华北,各种自然灾害也蜂涌而至,水灾旱灾虫灾雹灾等自然灾害一个接着一个。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几年斗争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庞大的领导机构,越来越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着的敌后作战的复杂环境。</p>

经过大战后各个部队都减员严重,官多兵少的现象由此突出出来,而战斗部队的缺额却因人员不足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而且也不能另外再补充人员了,因为根据地大幅缩减,在ri军的封锁下又经济状况很差,已经无力再承担更多人员的生活负担。..</p>

现象十分明显,一头多一头少。多的不能产生战斗力,少的又不能胜任ri益艰苦的斗争要求。严酷的现实这才真正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必须下大力气抓jg简,并且将其当作在敌后抗战中能否长期坚持的最重要条件。也就是说,根据地人民能否养活军队和干部,能否维持抗ri的积极xg,能否不过度地使用民力,能否不伤害群众的利益,成为了在逆境中能否坚持斗争的重要因素。</p>

jg兵,就是缩编主力部队和指挥机关。充实连队。主力军部分实行地方化,加强地方武装和民兵,加紧整训。提高战斗力;简政,就是整顿机构和组织,紧缩机关和人员编制,加强基层。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反对官僚主义。</p>

jg兵简政。解决了机构庞大和受到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缺乏足够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使各抗ri根据地能够渡过极端困难时期的一项重大措施。而且,在最严酷的环境下,这已经不仅仅是提高办事效率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八路军和抗ri根据地生死存亡的大问题。</p>

当时不存在干部的终身制,也不存在只上不下的情况。jg简后的很多干部,什么去向的都有,年轻力壮的被动员参军,老弱的家在本地区的被动员回家,家在外地区的安置到农村工作。有的县区干部回到农村后。或去开荒种地养猪养羊,或在商店合作社工作。</p>

jg兵简政减少了大量脱离生产人员,减轻了民众的负担,而且在具体实施中的要求也极其严格。以县一级的编制为例:jg简后的大县机关五十至六十人;中等县四十至五十人;小县三十至四十人。而jg简前一个县机关有时就有五六百人。同时,还规定专署县区各级如增加一人都须经联办批准;边区增加一人,要经军政委员会讨论通过,否则,财粮部门不拨粮食,不给经费,令行禁止,毫不通融。</p>

这样挺好,虽然是被逼无奈的政策,但确实减轻了民众的负担,孟有田作为村长自然是心知肚明。</p>

而且,从外线返回的挺进支队,加上本地坚持斗争的人马,又增添了jg兵简政后的力量,与敌人进行战斗也就有了相对充足的兵力。</p>

鬼子从咱村退出去了,大家伙惦记着chun耕,都想着回去呢强子找到了孟有田,开口征询着他的意见。</p>

十里村呢孟有田不太放心地问道:还在鬼子手里吧,chun耕还有命重要着急回去等着被鬼子抓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