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大哥自己也是对宫羽说过,他送宫羽去私塾里读书,并不是希望宫羽以后去参加科举,或者说是对宫羽来说,以后只有科举这一条路可以走。
宫健之所以送自己弟弟去私塾里读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也要准备科学,实在是没有时间教导弟弟,而宫羽这个时间又是非常关键的成长阶段,所以他不希望自己弟弟在家中荒废了时光,所以把他送到私塾里,那里有先生可以教导宫羽的功课。
而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宫健更乐于言传身教,或者说在平时的时候,他就经常把这些道理慢慢的灌输给自己的弟弟妹妹,甚至是一家人。所以他倒是并不需要,宫羽去私塾里学习什么做人的道理。只不过他是觉得,宫羽在学习上还是短缺了一大块,所以需要弥补一下,这才把宫羽送到了私塾。
而实际情况是,私塾里除了那几个成绩实在优异的学生,老师会对他们说他们有天赋,甚至有能力去参加科举而努把力,没准能够取得好成绩,可是除了这几个人以外,大部分人其实只不过是在私塾认字学习,一些知识罢了。
所以对大部分成绩过得去的人,私塾的老师当然也乐得轻松教导。他们知道自己只要按部就班的教授知识,就可以了,并不需要特意的去关注。某个这种成绩中等的学生的学习,毕竟他们的目标也不是奔着科举去的。
实际上大部分的私塾老师都比较喜欢这一类的学生,不用特别费心,也不需要自己付出多大的努力,这些孩子本身学会的知识不多也不少,足够他们日常使用了。那么也就达到了,他们来私塾的目的。自己也能安心的收他们的学费,是一件非常轻松而有收益的事情。
对于那些成绩优异的,赋予厚望的学生,其实这些书里的老师也是非常矛盾的,毕竟把这样的学生教好,让他们在科学上取得成就之后,可能对自己的回报是非常巨大的。
可是他们又是非常清楚,走上科举这条路是多么的艰难,他们这些人本身也是参加过科举,后来实在是考不过去,慢慢的也就丧失了斗志,这才转行当了老师。再看看这些朝气蓬勃的后几代,他们也都憧憬着能够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身份,一步踏上登天的台阶,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顺利的爬过那道鸿沟呢?
所以每次指导学生去参加科举,实际上这些老师心中也是非常挣扎的。他们知道,这些孩子能够取得去参加科举的资格,本身就代表着他们是非常有天赋的,但这样的天赋,却不知在科学上是否能够帮助他们取得成功。科举的道路有太多的因素会受到影响,并不是说你自己本身聪明,或者说你的学识够扎实,就能够通过科学实际上科学考试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
而宫健能够顺利的考上秀才,甚至参加举人考试,并且考得举人的功名,也并不是因为他博览群书,把书本上的知识都记住了,实际上他从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功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