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事故纷争不休(2 / 2)

可眼下救助才刚告一段落,就开始了矛盾冲突,瞬间就打灭了严语对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幻想。

因为他就在救助队的营地,所以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事情的原委。

虽然事先征询过老河堡村民的意见,得到了否定的答案,村民们一致反对人工降雨。

但人工降雨作业惠及的是周边大大小小十几个村落,可不仅仅只是为了老河堡。

所以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下,人工降雨的计划还是要进行下去。

而人工降雨的原理虽然简单,但却需要经过考察和计算,考虑到水汽量等等因素,最终还是将地点选在了老河堡。

老河堡能够方圆村落的中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他们是有着地理优势的。

即便他们不愿意,但作业计划必须执行下去。

这就产生了分歧。

不愿妥协的老河堡村民,决意要造福更多人的工作队,双方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形成了僵局。

而之所以造成这么大的伤害,是因为工作队想要趁着夜间的时候,悄悄进行作业。

但没想到老河堡方面一直在监控着工作队的动静,当他们开始行动之时,老河堡的村民集体阻挠,甚至有人像秦大有那帮老头子一样,进入到山坳之中,要用身体来阻拦行动队的脚步。

与上一次大火不同的是,人工降雨的炮弹是往天上打的,不会伤到山坳里抗议的村民。

所以工作队几乎没太多顾虑,就开始了作业。

万万想不到的是,炮弹产生的爆炸声,居然就这么巧地引发了山体滑坡,最终整个山体都崩塌下来。

眼下是“秋后算账”,工作队方面认为老河堡的人应该为自己的安全负责,他们如果不进入到山坳之中,就不会被掩埋。

而老河堡的村民则认为,工作队罔顾他们的反对,强行作业,才是这次事故的“罪魁祸首”!

因为祖坟之地被掩埋,他们几乎已经无法用群情激愤来形容,这种怒气无处发泄,只能将工作队当成了发泄口。

而工作队确实是为了一方百姓谋福利,这是大好事,反倒是老河堡这些封建遗留思想作祟,阻碍工作不说,如今反倒“恶人先告状”,这是典型的“刁民”行径!

各方救助队马不停蹄,虽然清点了人数,但也不敢确保有没有其他人进入这个区域,所以还在清理和排查。

不过队员们到底是得到了轮休的机会,严语是卫生院方面的人,对本地情况比较了解,轮休排在了最后。

救助队只负责现场救援,对双方的争执也没兴趣加入,甚至有些避而远之的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领导小组也加入了调和斡旋,但双方的矛盾冲突却越来越激烈。

到了最后,老河堡的人“倾巢而出”,阻止任何人再进入现场,救助队的工作才算是暂告段落。

虽然不讲封建迷信,但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也是需要尊重的,一些民风民俗,需要忌讳的地方,也不好违背。

救助队停歇下来,工作却没有宣告结束,只能等待各方的协调。

严语也怕闲下来,因为闲下来之后,就要脱掉防尘面具,就要与人交流沟通,这无疑会成为他的**烦。

跟着齐院长回去,这是最好的办法。

但严语今次过来,可不仅仅只是救助这么简单,他还想探查山体崩塌的原因,还想知道赵同龢等人是不是故意为之,这到底是不是巧合,背后是否存在阴谋。

如果就这么灰溜溜地走了,也就一无所获了。

再者,救助队只是暂停工作,并非结束工作,因为组织上纪律严明,救助队的队员们也不能离开驻地。

思来想去,严语就只好跟队长扯了个谎,说自己的家眷就在附近,偷偷溜了出来。

这个节骨眼上,他必须进去看一看,查一查,否则一切尘埃落定,就再难有这样的机会了。

老河堡方面已经封锁了那块区域,男人们自发行动,分成几个小组,甚至还有站岗的,巡逻的,可说是“严防死守”。

也亏得严语对地形熟悉,毕竟来过几次,而且比他们更清楚内部区域的情况。

饶是如此,山体滑坡造成的掩埋也比想象之中更加的严重。

严语在外围走了几圈,因为要尽量避开村民,所以也没能太靠近,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进去的路,也有些焦躁起来。

然而就在此时,一支队伍打着亮堂堂的灯光,竟是往这边来了!

虽然看不清楚面容,但严语隐约听到了人声,躲到路旁的灌木后头,趁着他们路过之时,微眯眼睛用力一瞧,打头的可不正是赵同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