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 花开只为有缘人(2 / 2)

巫山却能从旁指点小白,这里应该怎么改,那里可以节省几行代码......谁能想到新婚夫妇浪漫的卧室里,两个人竟然在津津有味地挑灯写程序!

彼时,终于逃离了婚礼现场的孟君遥,回到酒店大醉一场。原来,说放下,不是那么容易的。可是不放下还能怎么办呢?要勇敢早就勇敢了,还用得着等到今天?

想来想去,只有让自己加倍忙碌起来,才能尽可能忘记伤痛,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对家人的伤害。对这个家,他毕竟有一份责任。

回去之后,孟君遥立刻着手投资办美术学校。

注册公司,申办各种许可证,选址,亲自刷墙,布置家居和教具,再到发广告,招生,这一系列的事情够他忙的了,马不停蹄脚不沾地,以至于想见到醒着的小桂圆难如登天,很长时间都没有享受过拿胡子茬儿戳她,把她逗得哇哇叫的乐趣了。

以前孟君遥当美术老师,招揽生源靠的是口口相传。不认识他的人对要不要拜他为师有时心存疑虑,因为毕竟没什么名儿嘛,而且看起来混得又不咋样。

这年头,没有真才实学就自称“老师”,误人子弟又骗钱的大有人在呀!

在这个社会上,有了名儿也基本上就有了钱,特别是如果会炒作的话。

但是反过来,有了钱却不一定能买到名儿,所以还是有名最厉害。

现在,“大英博物馆开过个人画展的画家”让孟君遥声名鹊起,慕名来找他学画的络绎不绝,各种年龄段的都有,有给自己报的,还有给儿孙报的,甚至还有肚里揣着娃,想学美术给娃陶冶情操的准妈妈以及海外追来的学子。

不过,对不起,孟氏美术学校目前只招聋哑人,年龄倒是不限。

这也是孟君遥给南枝的承诺。

聋哑人比健康人更需要一技之长,也比健康人更珍惜学习机会,而且社会上专门给聋哑人提供的教育机构少得可怜。他们是一个需要关注、需要爱、需要艺术和美的群体。

夫妻两个忙不过来,就招帮手。帮手无需教学经验,唯一的要求是会手语,聋哑人士优先。

南枝幸福地看着身边这个忙忙碌碌的男人,这个言出必行有爱心的男人,心里十分知足和感恩。

自从君遥参加完小白的婚礼回来,整个人好像变得特别开朗,对自己和小桂圆也关爱有加。南枝觉得,自己心头埋藏的那片阴霾终于过去了。

她哪里知道,孟君遥心中越是痛苦,就越是要用欢声笑语和忙碌来掩盖。不过反正也痛了这么些年了,成不了大气候了。

“孟氏龙雅美术学校”,出于尊重,贴心地避开了“聋哑”二字,换了好看的谐音。

学校收费十分公道,只收个成本费,不赚一文钱。甚至对招来的外地聋哑学员,成本价提供吃住,并报销路费。

但学员凡是家里经济条件还算过得去的,自己都不好意思要求报销。

或许对孟君遥夫妇来说,这倒不算公道了。

不但不收费,他们还设立了优秀学员奖学金,凡是进步快的或者获了市区以上奖项的都可以享受,另外,将来还协助就业。

这样的学校,还需要老师和教导主任追着督促学习吗?

不,人人自觉自愿奋发图强,不然都对不起孟老师夫妇的一片苦心。

总之,这个江南小城乃至全国愿意学美术的聋哑人士,孟君遥夫妇是管到底了。

中间还有个小插曲。

有个啥毛病没有的正常人也想学画画,为了省钱想了个招儿。他跑天桥底下弄了个假残疾证明,装聋作哑也来报名。

本来事都要成了,结果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只皮球砸中了他的后脑勺,气得这人一时忘了自己在装聋哑,对着门外破口大骂,一下子露了陷儿,满脸害臊地被孟君遥“请”了出去。

东云不开心了:“苦了那么久,现在出名了,应该包装包装,趁热打铁搞些商业活动,大捞一票才对呀!”

孟君遥:“一碰商业活动,艺术就不纯粹了,我的水平也就离走下坡路不远了。”

东云不懂,难道有才华的人就应该吃糠咽菜苦哈哈地过日子吗?为什么不能愉快地又搞艺术又赚钱啊?你看那些明星不就过的这样的日子吗?

东云:“你们两口子还嫌不够忙啊?弄这么一学校,劳心劳神不说,不但不挣钱还往里赔钱,我还得抽空帮你们看孩子,你俩这是开了个慈善机构啊!慈善机构那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开的吗?没点家底敢开吗?”

孟君遥笑着说:“妻姐你忘了,我自己就是福利院长大的,现在有能力了,回馈一下社会也是应该的,反正挣的也够花了。再说,你不是最喜欢我们家小桂圆了吗?你还想不想把她借走了?”

这倒是真话,平时东云哪怕有一点点空也会颠颠儿地跑来说,“把你们家小桂圆借我玩会儿吧,我给她做好吃的。”

她实在是忍不住,一天不见就想得慌。东云自己的儿子大了,据说开始啥叛逆期,已经不好玩儿了。

于是,“可怜”的小桂圆每天都被送到大姨家蹭饭,顺便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折腾东云家的小表哥,可是每次都能以成功骑到人高马大的小表哥脖子上收场。全家人都疼这个小宝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