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三老(2 / 2)

茶隐出世 君刘 5355 字 2019-11-12

孙会长家里就有佛龛,自然是对茶佛的故事兴趣浓厚。不过怕沙老有什么忌讳,不敢多问,一幅欲言又止的样子。沙老见此感慨万千,当年父亲创立禅茶,那是何等风光,可现在儿孙,连听故事的兴趣都没有,更别说学。这次如果不是老张来请,或许世人早将茶隐世家忘光了。所以,那些曾经被视为顶级机密的东西,再不说估计就该随他带进坟墓里了。想通后,他也不再隐瞒茶佛的真实经历:“其实传闻和实际总有些出入,对于茶隐世家,始终都面临生存和行走两大困境。在我父亲,也就是茶佛那一辈,家中也就一亩三分地,仅够维持家计,根本没钱出行品茶。所谓出家,只是得一高僧指点,读完《六祖坛经》后剃了头,以苦行僧的名誉出去云游。显然,他首先要做的,便是让和尚以为他佛法高深。不知道这么说会不会冒犯六祖,反正按父亲的说法,这种想法反而更容易理解六祖。于是他很快被和尚们认可。而寺庙里也有不少泡茶的独特方法,因为他被认可,自然也能学到。于是,他的茶艺就将沙家的传统和佛家的方法进行了融合,有了新意。当然,有时他也会碰到真正的高僧大德,这个时候他肯定装不过去,于是就跟人谈茶,最后给人的印象便是以茶悟道。最后和尚们给他取了个茶佛的称号。至于那本书,里面的确有改进后的茶技,但更多的是茶中的禅境,意思是在喝茶时如何理解禅,通俗点说,在喝茶时说些禅意十足的话,会让喝茶者觉得境界提高,而说话的更显得高深莫测。”听得大家都笑了起来,但说透了也没有影响大家对沙老的尊重。不过沙老也知道大家关心什么,于是继续道:“当然,那本书怎么处理,我不想违背祖训,等我死后,儿孙们怎么处理与我无关。”

见沙老直爽,许老也想明白个中道理,于是也很直白:“其实我父亲茶仙也是借学道的理由出去旅游。他是依道家的方法去读《道德经》,和现在学术的观点完全不同。所以我家的《道德经》里多了些道术的内容。刚才老张是给我们面子,其实我们家的方法有不少人不认可,说那是走火入魔。和茶佛的经历类似,我爸的目的同样是要让人认可,并且不限于道士,同时也要老百姓认可,这样他才能做个游方道士。所以他在玄学方面下了很多功夫,独创了一门用泡茶来算命的方法。就是让来人泡杯茶,茶仙喝后就大致能知道来人的状况,然后给来人一些指点。这的确很玄,我跟了他几十年,也只能勉强有些体会,比之相差甚远。《茶运旨要》主要说品茶,但这种品,不仅是品茶,还要品人生。当然,品茶的水平高了,泡茶的技术提高也是必然的。当然,怎么处理这本书,我的想法跟沙僧一样。”

“单凭一杯茶就能算命?”富贵有点不信。许老看了看在座的几位,又看了看老张。老张想了想,觉得几位领导应该不会太介意,就说没事,当好玩吧。许老这才又喝了口茶,开口道:“女孩的手固然干净,但也不该用手抓茶,破坏了茶的清香。因为因为泡茶人事先并无所问,所以茶中留下的,就是她日常气息。虽说女孩温柔文静,却不是甘居人下之人,所以日后定是大富大贵之命。只是婚姻……”许老说到这停了下来,看了看文婷没继续说话。

“只是在事业上成功时,也要多关注一下婚姻,毕竟,要找一个比自己更强的男人不容易。”谁也没想到,接话的是夏老。大家眼睛都转向了他,然后孙副会长扭头看了看文婷和东海,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夏老大概也觉得有些冒昧,便说:“别听他胡扯,这是典型的街头卖艺的。”许老倒也不以为意,笑着说:“纵使是街头卖艺的,也肯定比你强。小姑娘没结婚但有男朋友,不过最近跟男朋友闹了点小别扭。”

“神了,这都算得出来?!”富贵一下子被惊着了,“给我也算算?”

许老笑着没吭声,应该是不大愿意再算。沙老见此出来打圆场:“许老的品茶水平的确很高,能够品出蒋小姐那么顺手一抓留下的味道,比我强多了。不过其它的,的确是算命先生的本事。尤其是后面那段话,如果不是夏癫接话,他肯定说不出来。”这回连会长们都来了兴趣,但沙老没解释,只是看向了夏老。夏老经沙老这么一提醒,也明白自己刚才的插话有了点托的味道,于是解释:“这么好的茶,应该几十万一斤吧?所以肯定不会让服务员去泡,这里最适合的人选就是蒋小姐。而这个年龄段的小孩都是独生女,所以她肯定要接家族的班,自然是大富大贵。刚才蒋小姐给大家上茶时,我也看到了,她的戒子戴在中指上,可她无名指上有一道戒子痕,表明她曾经戴过一段时间在无名指。而我刚才这么一插话,大家的眼神和表情立刻透露出了所有信息,她男朋友应该是赵公子,两人订了婚,所有蒋小姐才会那么戴戒子。或许有人会说,也有可能是离婚。不过戒子痕迹还在,两人坐那里也没什么仇恨,表示肯定没有离婚,只是闹别扭。”赵会长带头鼓起掌来。看来这些人不仅茶艺精湛,观察事物也那么细致,于是感叹:“三位真是人才呀,被埋没了,可惜!不过还不晚,后面还有机会合作。”

“说得不错,不过这茶隐世家的一些规矩,是不是也该与时俱进了?都不出来,怎么帮他们?”蒋副会长望着沙老他们接口道,“如果茶隐世家的人全没了,那些规矩也就没意义了,还不如教些弟子,至少你们的茶艺能够流传下来,对吧?”

“的确,这不许牟利是真的害死人。解放后讲按劳分配,我们这些人干其它的又不行,又不能通过茶技牟利,还真是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据说解放后就再没人收过徒了,看来茶隐世家要在我们这一代结束了。”夏老也感慨。

“……”一阵沉默后,还是许老开口,“没错,的确要改革了。可问题是孩子必须有天赋才行!我自己还算有点天分,也只学到师父的三成,没天分的,连最简单的好坏都分不清,还学什么茶运?”

“其实我们可以跟中央电视台合作,给茶隐世家录一个专题节目,这样他们可以表达改革和收徒的愿望,在全国筛选总比他们自己找要强。当然,他们也得设法改了只在家族内部收徒的规矩,但可以保留家族名号。如果两位叔叔没意见,我可以来具体操作。”文婷不失时机地将话题抛出,也不希望有人插手,所以没等大家说什么,就转移了话题,“对了,用柴火烧水泡茶和用电水壶烧水泡茶有什么区别吗?”

“这要看烧水的壶是什么,如果是普通铁壶等烧水,没太大区别。”沙老答,“如果有茶铫,尤其是好的茶铫,则差异很大。”

“茶铫是什么?”东海问。

“茶铫是一种介乎砂锅和中药熬药罐之间的东西。形状也象是两者的结合。好的茶铫要保证良好的透气性,柴火燃烧时木材的味道可以进入水中,喝起来就不仅是茶香,还有柴火木质的香味,比如松树的香味,樟树的香味等。”沙老说着,突然又问,“这次有人带茶铫来?”

“……这倒没注意。”文婷本想说有,但突然想到另一些事,便没说。东海、富贵等都想到修文的柴火,自然猜到修文应该带了茶铫,只是没人愿意让三老跟修文接触,所以都装傻。

吃完饭,东海盛情邀请三老去他家的招待所喝茶。

到后几乎将家里所有的好茶都泡了个遍,请三老点评。三老很多年没喝到这么好的茶了,自是非常开心,甚至尝试着让东海区别茶水中的细微差别,但很明显,东海没有天赋,大家只好领他的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