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章 孙俊星(1 / 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的战场,因为大多数青年,消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以,种植粮食的,一般都是妇女老人,这种情况,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中,都普遍存在。唯一例外的,就是后世的霸主,美国。因为美国崇拜利益至上,战争之初,大发战争财。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没有把美国消弱,反而使美国成为世界一霸。而其他国家,在这个时候,大多苏都是靠土豆,做为口粮。苏联的战争片中,就有很多苏联红军,烤土豆吃的画面。

可以说,不管是德国,还是苏联,靠土豆做为口粮,避免了很多人的饿死。这也是为什么张卫国,一定要引进土豆的原因。

沈睿想的问题,要比张卫国更深一些。对于张卫国说的救万民于水火,他更想的是,这件事情的可行性,和利益的最大化。如果,既能赚的银子,又能赚取百姓的口碑,他还是乐意而为的。毕竟,沈家也是做米粮生意的。对粮食的价格很敏感,如果,沈睿已经觉得,这年头的粮食,涨的速度过快。

如果,沈睿只是一个黑心的商人,涨了就涨了,毕竟,涨了才能带来更大的利润。但是,沈睿虽然不会一心为民为国,但是,做一些能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他还是愿意的。毕竟,这跟他们沈家的祖训有关。沈家的第一代当家人,沈万三,就是靠别人的帮组,才成为大明的首富。所以,他发家以后,一直乐于回报别人。并且,把乐善好施,定为祖训。

沈睿尝了一口这酸辣土豆丝。这酸辣土豆丝,色泽光鲜,外焦里嫩,酸辣可口,让人口齿生津,酸辣下饭。确实是一道好菜,而且,还做法简单,虽然沈三娘是厨艺精湛的厨娘,但是,沈睿从刚刚张卫国教与沈三娘的话中,就大概能明白这菜的做法。连他这个从来不用下厨的人,一听就会,更不用说,每日必须和做饭打叫道的百姓了。沈睿笑了笑,然后对张卫国说道;

“贤侄,这土豆是好土豆,菜是好菜,老夫就是有点不明,还想问问贤侄你”。

张卫国赶紧答道;

“伯父有话尽管问,小侄知无不尽,尽而不言”。

沈睿微笑的说道;

“好,那老夫就把心中的疑惑问出来了。首先,贤侄是从哪里得到这土豆的?还有,这土豆的种植习性如何,什么地方适合种,什么地方又不适合种呢?总不能整个大明,都适合种植吧?毕竟,任何一种庄稼,都有它的习性,就如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很少有一种庄稼果树,可以大江南北都能种植。还有就是,就算贤侄找到合适种植的地方,能让那些地主员外都听你的,种植这些他们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土豆吗?”

沈睿毕竟是一位在商场打拼大半辈子的人,这一连串的问题,针针见血,如果一个问题解决不了,那么,救万民于水火,就是一个笑柄了。毕竟,没有人来种植,还谈什么那土豆来救人?

其实,在后世的时候,还真是如此,因为福建广东那一带,很多人家,常年跑外海,这土豆,辣椒,西红柿,都是在那个时候,传入华夏的。但是,这些后世常见的家常菜,这个时候,只是一些有钱人家的观赏盆景而已。土豆的种植,并且为华夏人接受,那是大清乾隆的时候,才有的事情。

这些问题,要是问其他人,可能就真的难住他了。但是,张卫国并不是其他人,做为一个吃了二十几年土豆的人,对土豆多多少少还有有点了解的。而且,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要比这个时代的人,多几百年的见识。飞机卫星都见识过,还能被这小小的土豆难住?

张卫国面色轻松,笑的说道;

“伯父可能不知道,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开荒堡堡主,开荒开荒,就是开荒种地,如今,我开荒堡,已经有百姓四十于万。这些人,我都把他们安排在大别山一带,开耕荒地,种植粮食,因为那里是山多地少,而且水源不足,不可能都种植稻米。这土豆就是首选,因为是我堡中的百姓,只要我下令,就一定会全部种植”。四十余万人?沈睿这次真的被惊住了,这是什么概念?有二十万人口,就算大城镇了,这小小的千户,手下的开荒堡,已经有四十余万百姓了?

沈睿有些不信的问道;

“贤侄,你的开荒堡,老夫知道,可是,真的有四十余万人吗?他们靠吃什么养活?总不能,都是吃你施舍的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