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京城,我来了(2 / 2)

“魏公公好雅兴,品着美酒,观赏着运河两岸的风光。人生活的如此,真乃快哉。区区在下不能和公公比您比了”。

“嘿嘿,哪里哪里,张大人这赚钱的手段,可让杂家羡慕的很呀。”魏忠贤用一种是笑非笑的眼神看着张卫国。那个意思好像在说,你懂的…

“魏公公说笑了,来,喝酒。”对于魏忠贤的眼神,张卫国还真有点不适应,赶紧说道。河面上风大,所以,张卫国和魏忠贤并没有喝太久,就各自回屋了。回屋以后,张卫国很想,再设计一套盔甲。可是,他并不是全能的,盾牌就是一个大的点的“铁片”,这还难不倒张卫国。而盔甲就和服装,造铁的工艺有很大关系了。想了半天,张卫国也没想出好的设计图。索性就把父亲给自己的软甲拿出来研究,也没有研究个所以然出来,只得放弃。

张卫国看见包袱里,还有两本书。也是自己临走时,父亲给自己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反正研究不出来,就拿起《练兵实纪》读了起来。这时候的文字,还用的是繁体字。好在,张卫国以前也练毛笔字的。这些字,打多也是认识的。对于不认识的,就瞎猜。不认识的字,就读半边。很久很久的以前,张卫国就是这么干的,那时候,他还在读初中。

张治国这次,一共带来了三百二十七匹马。江淮与江南一带,难有上等战马。好在,张家的生意,都是农家有关。找寻好马也不是太难,找到以后,要么给银子,要么拿耕牛换。反正,只要张治国看中的马,就算是价钱高点也要买来。谁让这是自己弟弟交待的事呢?杨洛到的时候,张治国正在堡内的马棚里。一些张府的家丁,在给马上草料。

“大少爷,您来了。要不,先到二少爷的屋子里吧,这样太乱了。”杨洛以前是张家的护院教头,所以,见了张治国,还是习惯的叫他大少爷。

“杨师傅,以后别叫我大少爷了。您是卫国的师父,也叫我治国吧。”

杨洛刚想说什么,张治国又说道。

“我这次来,不光带来了马匹,还有一些种子,农具还有耕牛。卫国走的时候,交待我置办的。杨师傅,我们先去看看吧”。

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些东西可以说,都是开荒堡急需的。杨洛没有再纠结叫张治国什么问题,他现在就想去看看这些东西。张卫国他们,每日只有一次靠岸停船,补充给养。大概上船十日以后,就到了京杭大运河的另一头——涿郡。这里下船,在走半日就可以到京城了。这一路,几名伤员的伤口,都已经开始发痒,估计要不了几天就能脱疤。张卫国也用这十天的功夫,把父亲给自己的两本书看完。可以说,走水路是正确的选择,不光快,还有多余的时间。难怪当年,隋炀帝下江南,要大修运河。

虽然,张卫国不知道,叶雷给了这些漕帮的人多少银子。但是,他还是给了船家一百两银子。官府黑暗,他已经深有体会。这路来来去去不易,总不能让人家白跑不是。

从船舱的最下层,牵出马匹,张卫国和魏忠贤就向京城出发了。走两三个时辰,就能看见京城高大的城墙了。

看着这些城墙,张卫国可谓感概万千。这里,后世的自己也来过旅游。如今算是旧地重游。只是这心情,这环境,就是天壤之别了。

张卫国在心里默默说道。“北京城,京师,明朝皇帝老儿,俺张卫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