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 【慈禧下血本】(2 / 2)

铁汉子 过河老卒 4930 字 2019-11-11

一时间,喜堂上鸦雀无声,众人俱都朝杨格递去羡慕的目光。据说只有22岁的杨某人如今都秩一品,实衔正二品了,看关外移民实边和整编新军的势头,不出三年恐怕就是实授头品顶戴,再往后走这是正常的推测,而此时皇帝如此说法,极大可能是皇帝今儿看了阅兵很是高兴,又要破格封赏杨格,来个喜上加喜了。

“臣蒙皇上、太后老佛爷恩宠有加,不敢再要赏赐。”杨格特意加了“老佛爷”在内,此时,他实在猜测不出慈禧的心思如何,只知道老佛爷不太高兴,从昨天到海淀迎驾到此时,老佛爷似乎就没兴趣与杨格说一句多的话。这……相当的不正常!莫非这就是所谓的“暴风雨之前的平静”?

“好,你不要,朕偏给!”光绪存心要在太后面前显示出皇帝的权威,起身走到杨格面前站定了,沉吟片刻后说道:“朕就破格赏你二等子爵并云骑尉世职。”

子爵,需要有一品官衔才能赏给,如今杨格是秩一品,一下子就越过实衔和三等子爵,真的是破格了。在这个爵位中,其实含金量最高的还是那个并字后面的“云骑尉世职”,世职就是世袭罔替,小杨、小小杨、小小小杨只要大清国还在,即便没有了子爵的头衔,也还是云骑尉,每年能领到俸禄130两、米130斛。须知当年担任台湾巡抚,主持抗法保台的淮军名将刘铭传,现今也不过是一等子爵而已。

杨格又得磕头谢恩一次,当真有点磕头如捣蒜的味道了。

慈禧终于开口道:“皇帝破格加赏,哀家也得赏些东西才是。李安达。”

“老奴在。”李莲英应了一声,见慈禧抬手作势,忙向随从的小太监招手。两名小太监各自捧着红缎锦盒上前,李莲英似乎知道主子不想多话,乃对杨格拱手揖道:“杨爵爷,此乃老佛爷精心挑选出来的几件物什,请爵爷过目。”

杨格起身,伸手打开第一个锦盒,里面是一本金光灿烂,用薄薄的金片和细细的金线打造的一本书,封面上有镌刻精美的三个字——金刚经。翻开一页,全是镌刻在金片上的密密麻麻的经文。黄金算得贵重却不稀奇,可这镌刻的功夫,制作金片和金线的手艺,堪称精妙绝伦!

光绪在一旁微笑道:“皇爸爸真是舍得,把自个儿最喜欢的金刚经都赏给杨格了,可见器重、恩宠无比啊!”

近处的几位太后近臣王公因为被杨格挡住视线的关系,没有看清楚礼物是什么,此时听皇帝这么一说才明白过来,一个个惊讶出声、伸长脖子想要看清楚。这些人大多听说过或者看到过那本绝世经书,须知老佛爷名为佛爷,其实潜心向佛之心总被大清国的朝政琐事打断,手边经常放着的就是这本经书了。

杨格身为主人,当然要满足客人,乃接过锦盒转向堂上众位贵宾展示了一圈。此时的他就是配合着皇家演一出“褒奖功臣,收取人心”大戏的龙套小卒子,该当演好就得演好。不过,慈禧送经书的啥意思?为何要送如此贵重的经书给一个以武功跻身朝堂的,又与后党作对的新锐重臣?其中的含义,尚需细细琢磨。

随即,杨格又打开第二个锦盒,锦盒乃是檀木作底,内里还用檀木薄片分为四个格子,每个格子里装的东西皆不相同。

第一格里面装着几颗用深红色玛瑙雕刻的大枣,还带着翡翠雕成的枣叶,红的、绿的具皆宝光氤氲,雕工精美犹如真物;第二格里装着麻色黄玉雕成的桂圆,那麻色稀罕,别人选黄玉都要选精材,不带杂色的,偏生这桂圆所用黄玉却是带着细密的小褐点,精纯的黄玉好找,此等黄玉却很难看到,乃是奇材反选的典型;第三格里面是花生,这就是精纯黄玉的选材了,可精妙之处在于有一颗花生是剥了壳的,露出里面红衣花生粒来,还更精妙是那颗花生粒又被剥了一些红衣,剥处洁白,与那红色和花生壳的黄色相映成趣;第四格里就是莲子,为羊脂白玉做成,还用银丝连接成串,可作为手镯佩戴。

早生贵子,有意趣,更有选材之精妙和雕工之精美,与那金刚经一般,堪称宝物,价值难以估量。

杨格心道,这回慈禧是下了血本了!嗯,还得好生琢磨琢磨她究竟是何种心思?想归想,谢恩是必须的,还得恭恭敬敬、认认真真的带着冯秀若一起磕头。

“臣谢老佛爷隆恩厚赏,如此宝物,臣受之有愧,心怀惴惴,必当视作传家之宝珍之、重之!”

“起来吧,今儿是你大喜日子,哀家不过是表表心意,凑个闹热。你记着哀家的好,嗯,今后尽心帮衬着皇上多办几件漂亮的事儿出来就成,去吧,这时辰也耽搁了许久,莫要过了吉时。”

顺善瞅了瞅皇帝,见光绪回座示意了,才悠悠的拉长了声调道:“送入洞房呐!”前院的吹鼓手们又起劲的吹吹打打,随即,一连串的鞭炮声响起。

再向恩师、岳父磕头之后,杨格用红花绸带牵着改由玉秀和如意搀扶着的秀若,杨格回到东厢的正房,一屁股坐到雕花圆凳上,解开领口的风纪扣,松了一口长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