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第九团】(2 / 2)

铁汉子 过河老卒 4932 字 2019-11-11

“不急,先喝会儿茶,让武备生们按照预定科目先实操,留出半个小时时间就成。午楼兄,皇上不是召你进京备咨吗?怎么回来了?”

荫昌向余薛峰交待了几句,回头跟着杨格走进九团指挥部,坐下后才回答:“还不是为了俄国人的那点破事儿?我按照你在锦州的说法上了条陈,备咨这事儿就算完了。倒是听说俄国人没有吵着要盛京矿权了,倒是提出租借旅顺军港和关外铁路筑路权来。俄国人打算在关外修铁路了,大体就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分为两段,一段是从满洲里进口,横穿过境后在双城子与大铁路会合通向海森崴;一段是在此基础上,从哈尔滨分路向南直抵旅顺。”

“朝廷是啥态度?”

“呵呵,朝廷现在是没态度。”荫昌的笑声和笑容中都带着几分苦涩的意味。

关外封禁了两百多年,为移民实边开放了盛京,如今,俄国人提出的铁路计划无疑是迫使朝廷彻底开放关外。什么龙兴之地?什么龙脉?什么满人的自留地?跟俄国人你说不着这些啊,统统都是扯淡!俄国人说了,俄清两国要建立针对日本的防御同盟,首先要解决的是俄军的运输、补给问题,没铁路、没港口,俄国陆军无法及时调动到远东,海军没有可靠的不冻港,如何支援清**队?很简单,要同盟就得让路权和租借旅顺!

之所以说朝廷没态度,乃是守旧和革新两个势力正在胶着,这种胶着之势因为第一军执法队在宁河周边地区的行动而越发凸显出来。守旧派不敢也不愿意答应俄国人的要求;革新派有心促使清俄同盟对抗日本,却在此时此刻不愿意激化与守旧派的矛盾,导致朝廷的两大势力对抗起来,朝政多半会因此瘫痪。

皇帝、奕訢、李鸿章都不愿意为俄国人的要求表态,也不愿意在朝堂上提起此事,拖着呗,反正大清国政府办事疲沓的名声早就在外兜了无数圈子了。他们正注视着杨格在天津的举动,希望通过杨格今晚和德国武官、西门子全权商务代表和某位神秘客人的接触,能够敲开清德关系走向紧密之途的大门。

俄国人为啥不争矿权?

第一个原因是进入盛京开发矿业的是德国公司;第二个原因是俄国人资源多,自己都还需要借助德国人的力量来开发,真心不太想对远东的清国矿产开发下太大力气。所谓要矿权,无非是要势力进入,现在不要矿权要路权和租借军港,更为符合俄国的既定策略和国家利益,这就是第三个原因了。

在欧洲,德国人在拉拢俄国,俄国人又何尝不想稳住德国,以便全力东进呢?

荫昌在锦州经过杨格点拨之后,对国际局面有了全新的认识,给皇帝的条陈也正是请皇帝和朝廷暂时不要表态,静等杨格来推动这事儿向前发展。杨格做好了,顺水推舟成了事儿;杨格做不好,朝廷再出面收拾残局,名正言顺,也不得罪什么人。

“没态度好哇!”杨格瞟了荫昌一眼,伸手在其肩膀上拍了拍,说:“午楼兄,此事我们今晚好生谈个透彻,如何?”

“致之,你有了成算?”

杨格点点头又摆手道:“有,但说来话长,目前不确定的因素太多,还得借力于今晚德国领事司艮德先生的酒会才能下最后决心呐!今晚,请午楼兄屈尊一回,当杨格的翻译副官如何?”

“荫昌敢不从命。”荫昌正色应了一句,又笑道:“其实,职部也接到了帖子,德国人这个酒会摆明了就是冲着盛京矿产开发的合作而来,噢,还有德**事观察员们的因素。听芮乃尔说,这天津卫今晚去德国领事馆的人多着呢!”

“都有哪些人?”

“领事馆出面是请不动王制台的,但盛杏荪、李少东(天津道李岷琛)、张楚宝(张士珩)、胡云眉都会去,还有天津卫绅商名流若干人也得到邀请,还有美国、英国、俄国、比国驻天津领事,倭国领事可能也会参加。”

杨格一听,约莫明白德国领事馆酒会的真意了,正好,今晚定要来个满载而归!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