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2、代师传法(2 / 2)

“师言,逆流更上千百尺,阔海尽头别有天。”

“行到水穷之处,取得本源印记,合我身心。然后无尽阔海,任我遨游,此是我道要旨所在。”

“此是我辈所行之核心要义。此义不明,所行皆废。”

亚当斯的声音淡淡的,缓慢且带着一种怪异的节奏,绝异平常。说话之间,一种无形的神秘波动,在这四十七人的小圈子中,层层荡漾。

“然则阔海固在,我辈何存?”

“师问,若我巍然在上,欲尔等尽归我道,尽行我路,可乎?师答,不可。师言,男儿本有冲天志,不向诸神行处行。”

“此是小罗天幻境之初阶第一境,名为混沌。若有我执,得出混沌。若失我执,没于混沌。此执,虽亲,不得干之,虽友,不得干之,虽师,不得干之,虽长,不得干之,虽天地神灵,不得干之。”

“我自有我道。”

“此念印于心,则此心得以脱出混沌。”

“混沌既破,则天地之间,有我存焉。我固有我道,然则,何为我之道?”

“此是小罗天幻境之初阶第二境,名为蛮荒。蛮荒之境,亦是遍历之境,遍知之境。蛮荒境中,身化万物,或为浮云,或为流水,或为山石,或为草木,或为飞鸟,或为游鱼,或为奔马,或为蝶虫,如是种种,或自然木石,或天地生灵,各有所依,各有所缺,各有所羡,各有所乐。于此一境中,汝情悦之、汝理合之、汝心取之,与此三者相合者,即为汝之道。”

“我道既明,则我道当行。若明而不行,只是未明。”

“此是小罗天幻境之初阶第三境,名为劫杀。不能印道于心,合道于行者,杀。不能坦然直行,无惧无畏者,杀。不能以身卫道,以死全道者,杀。盖不能执此三者,则无以称道。无以称道,则不必行道之路。”

“合此三境,是为小罗天幻境之初阶境,名为存在之境。我执我之道、我明我之道、我行我之道。此三者了,则此三境破。此三境破,则天地之间,再无可惑我者,再无可昧我者,再无可欺我者,再无可诱我者。我之心,即是我之行,我之行,即是我之心。”

“如是,则更有何劳、何苦、何惧、何畏?漫漫人生路,有悲,有喜,有忧,有愁,有悟,有迷,有破,有立,此一切,我悉明之,我悉受之。当悲,则悲,当喜,则喜。然悲喜之间,我固知,我行于我之道上。”

“师言,世有二人,一人,得耀阳之光,而成点点,一人,得点点之光,而成耀阳。此二人固皆得以成就,然其中高下,不判而明。是以,成就大小,不必一概而论。能行百步者,但行十步,是为下。能行一步者,竟行三步,反为上。”

“师言,尔等,若有人负重前行,如陷泥淖,姿态笨拙,但执而不懈者,我当称,善。”

“师言,尔等,若有人遍涉世间路,遍历世间法,往复周旋,顾而缓行者,我当称,善。”

“师言,尔等,若有人执道于心,舍道之外,别无余物。只是举步,一意直行者,我当称,善。”

“师言,尔等,若有人周兄全弟,携手同行者,我当称,善。”

“师言,大道何妨更缓行,春来草木自青青。我心但与天相约,不必人间传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