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魔法终极解码(2 / 2)

仅此一点,就让无数的跨入极高境界的魔法师,与“天道”错肩而过,终生无缘。

这个世界的水火土风四元素,代替了原本那个世界的五行。这里,风代表了流动,而水却代表了纯净。而五行中代表着能量双向流动的“木”,却被纳入了这个世界精灵的自然魔法体系中。

这也就是说,水火土风四元素的魔法,再加上精灵的自然系魔法,这五系魔法合起来,才构成一个完美的能量衍变与循环体系!

这也就是说,这个世界魔法体系中的所谓四元素循环架构,事实上是一个残缺的架构!

当然,并不是说五行的循环才是完美的循环。这个世界之所以是四元素而不是五行,自有它的根源所在。只不过,五行的循环正好契合了人体内脏周流的循环。

离开同是自然之造化的人体本身的周全,谁能完美地构建出纯正的四元素架构,然后凭藉此纯正的架构衍化出一个完美的圆?

当然,就算仅仅只凭着单系的魔法修为,到了一定程度同样可以因一而及万,成功晋入天道体系中,只不过能做到这样程度的逆天级强人,毕竟太少。除了本身要帅得惊天动地之外,还得种种内在外在机缘的配合。

所以,这个世界,现在的情况是,人类中的魔法师,强大是强大了,到底失于精微。而天生擅于魔法的精灵,精微是精微了,但是立身于木系这个能量双向循环系统中,难以具有极端的强大力量。

而现在,唐远做的,便是将小精灵从“木”系能量体系中,导向“水”位,当然,这个“水”代表着纯净,也就是华夏五行中的“金”。

然后,通过这个纯净的能量输入,绕过身体的周流,直接进入精神力的转化通道,然后,再藉由高度纯净的精神力,居高临下,反馈着导引身体的中低级能量周流,这样,从上到下,再由下返上地改造着身体,应该,可以做到快、稳兼备吧。

如此下去,以精灵的寿命,应该能在有生之年步入完美的天道大循环体系吧。

这样,也不枉小精灵叫我一声哥哥了。

◇◇◇

附录:雪花永生不息[美]杰夫·雷尼克

童年时,威尔森·本特雷用显微镜仔细观察一片雪花,所看到的景象决定了他的一生,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寒冬的观感。

本特雷是一位农夫,没有受过任何摄影或科学的训练,但却独自研究起雪花来。他将雪花收集在黑板上,趁它未融化便拍摄下来。他只身在陋室里度过46个严冬酷寒,对着雪花,沉思、纪录着它们的美妙与奥秘。到1931年他去世时,已拍摄了至少6000帧雪花照片。

令本特雷毕生着迷的雪花,是大自然中一项最精致的创造。雪花可以是单结晶体,也可以由多个结晶体组成。一粒微尘、火山灰,或一点污染物,都能成为结晶体的核,吸引水分在其表面冻结。风把它吹向不同温度和湿度的气层,塑成不同形状。这片雪花可能再三跟其他雪花碰撞,形状于是又改变了。到最后落地时,我们就会看到雪花短暂动荡一生所留下的烙痕与美态。

我们通常都以为雪花是六角星形的;但国际冰雪委员会则把它分成几类,每种都是在不同情况下形成的。例如,在潮湿的暴风雨中形成的则是立体树形的;较冷、较干燥的云所形成的则是针状。然而每片雪花都是不同温度湿度的独一无二的产物,是显示大气情况的天然指模。可是仍然常有人问这个问题:是不是真的没有两片雪花是完全一样的?

从数字看来并非如此。把半米见方的草坪铺满25厘米厚的雪,就得要在一次风雪中落下100多万片雪花,因此要每片雪花形状都不同似乎不大可能。有人估计过在大气层里可能有至少100万种不同的温度湿度,可产生的组合达10的500万次方。要两片雪花一模一样,每片都要有恰好同样的核,以相同时间穿过顺序相同的大气情况,最后,那两片雪花还要由同一位科学家收集查证。

因此,我们认为每片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部分原因是我们深信大自然万物丰赡,能从天上抛下不计其数的碎琼乱玉,而造化无穷的创造力又能令每片都不同。

雪花是造化生生不息的象征,尽管它散落飘洒,然后融化掉,但却会以千变万化的形状重生。

威尔森·本特雷描写雪花为“天降的一种心灵映象,一点无可比拟的美,要是一刹那间抓不着,它就会永远消失”。可能这是个机缘,让我们在小如雪花的东西中既可窥见须臾,又可看到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