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在路上(1 / 2)

 要塞外的天空又飘起了白色的雪,不多会便掩盖了地面上的腥红。自从出行以来,一路上,那些雪狼之属,统统倒了大霉。

五千多人被拆成了近六十个团体,每个团体有三个老兵带队,零零散散的按先后不同路线不同的方式向北方前线推进,每到一个要塞集合休整一次。

一路上,除了正常的行军拉练外,便是各种常规的宿营、侦察、伪装、搏杀等技巧训练,而唐远他们也知道了带队老兵的身份——精英搏杀组成员。

如果他们这些人能在前线保得性命,那么,精英搏杀组,便是他们大多数人以后呆的地方。

同行的十来天里,唐远深有感触。精英搏杀组,这个名字还真的没有起错。他们这一队的这三个老兵,个个都是强人。

不是他们战力强,而是他们的精神力量,极为强悍。

自从把身体分成三个层次,自从把精神力测定列为人生最后的一个目标之后,唐远便不时地以种种可能的方式观测对比周围的人,从克里亚特、阿姆多他们开始,到现在的这三个老兵。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初步确定了用来分解定位精神力的三个项:强度、纯净度、调节度。

在唐远目前的人体认识体系中,精神力是最为核心的指标。因此,在定位中,精神力越强的人,也就是精神力强度越大的人,其总体水平线便越高,比如克里亚特,便是站在最高一级的人。

其次,所谓纯净度,是从‘含金量’这个名词的启示而来的。每个人在这个世间,精神内容总是驳杂不堪,就如同一块山石。如果这块山石能够确定并培养出以一种或几种为主的内容,并将整体慢慢地向这些内容倾斜,那就代表纯净度达到了0%,有了立项的资格。而如果这种山石只是平平无奇,啥都有的同时啥都没有的话,那就无足轻重,不足为计。

这种人,在这个世界上,不会形成自己稳定的主观认识,他们所有的认识,只来自于外界的灌输,无法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高效的、有选择的认识、吸收以及转化。

最后,所谓调节度,便是精神力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上。精神力调节度低的人,便如同一块冰,合时宜的时候少,不合时宜的时候多。而精神力调节度高的人,便如同水,无所而不适。至于中间状态的,便是冰水混合物了,所以在最终的规划中,唐远也便以冰水混合度来作为精神力调节度的衡量指标。

在这三个精神力指标下,唐远暂时以自身强大的精神感应力作为依据,为一队人作了大概的定位,并与他们目前的一些表现作出些对比观测。

队里的三个老兵,精神力强度并不太强,比法雷尔(高级剑士之一,大家应该还记得这个名字吧?)要稍稍高一些,而低于阿姆多,至于说克里亚特?他现在是怪物了。自从练了先前教给他的那个方法之后,唐远发现克里亚特现在的精神力是一天一个样,每天都在狂涨。

哦,话题又微微扯开了,且回到三个老兵身上。他们的精神力调节度,却是出乎唐远意料之外的高。

在唐远本来的想象中,他们这种人,原本都应该和100%的冰块差不多的,但这种想法在十几天的相处中被完全打破。似乎是出生入死的磨炼并没有使他们变成冰块,相反的,反而使他们融化了许多原本不必要的棱角。

这些天来,他们与大家一起,食同食,住同住,在训练及教技巧的时候,极为严格,但是除此之外,则极为滑熟,完全是一个最为标准的老兵油子,跟谁都是一副哥俩好的架式。而就在这种形式的相处下,诸如什么五角形帐篷、睡美人烤架等无数新奇有趣的野外生存技巧,被他们极为有型地教了出来,也被大家极为轻松地学会。

至于他们的精神力纯净度,那就一个字:高。

相同的环境造就相同的心理,相同的心理造就相同的选择。依唐远估计,他们这些老兵,随便从任何一组抽出些来,都能完美地拼合成一个整体。

他们一个个是独立的,各有精采,但一个个又都可以随时随意地拼合成需要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