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回:苍岭大道合重兵,穆州原野决雌雄(上)(2 / 2)

异域纵横记 文衍 4532 字 2019-11-05

“一千里土地?”赵矜听了摇头,心想:“那不是半个乌东地区?这怎么行!而且,划给他们一千里土地,穆州肯定要归他们。穆戈加鲁山都成了他们的领地,他们要是从苍岭关北面、乌拉尔河上游深入我国,我国竟无险可守。这种要求,绝对不可能答应!”

赵矜再分析对方的企图,觉得他们提出条件而不是立即战争,必也有他们的难处。汉军探马探到他们部族人饥马困,看来并没有狠命来打的底气。

于是赵矜作出决断,先派李庆熙飞速赶往穆州,协同高敬和坚守;再尽可能多地调集近畿、北地民兵,各带三个月行粮,当作一次大规模拉练,开到穆州去。尽管新练的民兵没有什么战斗力,但只要让对方看到这边也是人多势众,不敢轻易动兵,就可以了。

在李庆熙的援军到达之前,镇东都督、前将军齐劲已经先行派遣偏将军弓里敖、裨将军托伯、锡卜尔滔,率军五千,赶到穆州。弓里敖领受齐劲的叮嘱:“敌情不明,苍岭关亦有危险,我尚不可轻动。你小心在意,只管固守,以待主公。”

弓里是源远流长的汉人古姓,弓里敖是陇西汉人。陇西汉人颇有与羌人通婚的,弓里敖的儿子弓里疾便是汉羌混血,年仅十五岁便长得十分健壮有力,使一杆长刀,马术精湛。如今初出茅庐,跟在父亲帐下做一名小校。托伯、锡卜尔滔皆是北地勇士,汉军收北地时便加入,如今经过锻炼,已成为将军。

这时契丹部族已经占据穆州城以东的原野,将牛羊马匹散放吃草。牧区原有的炎汉牧民尽皆逃往城内,高敬和派人领他们暂时往内地放牧去。弓里敖率领援军赶来,离城十里下寨,协助保卫穆州。由于契丹部族人多势众,汉军坚守不动。

过不数日,契丹人的主力渐渐汇聚,阵势煞是惊人。虽然他们只有少量精兵,其余都是些秩序混乱的杂兵,但毕竟人马极多。高敬和、弓里敖以七千人马对着对方大约五倍之众,压力陡增。二人甚是忠勇,却也不惧,做好了据城死战的准备。

契丹人派来使者,要求汉军放弃穆州城。高敬和自不肯依。使者回去禀告,很快又来,带着他们族长的话,要求汉军出城,两军对阵斗将。契丹军输了,甘愿退去;汉军如果输了,便要放弃穆州城。使者威胁道:“如不答允,我族十万兵马围城,尔等后悔无及!”

高敬和心想,斗将倒好,免得混战起来寡不敌众。于是请弓里敖等入城商议。托伯、锡卜尔滔皆愿出阵,小校弓里疾亦跃跃欲试。弓里敖比较谨慎,说道:“倘若我等败阵,失却穆州,奈何?以末将之见,不如行缓兵之计,胜亦可喜,败亦不忧。”

高敬和道:“弓里将军有何良策?”

弓里敖道:“不如出城三十里,与彼军对阵。与其相约,五日一斗,输者退十里。如此,至少可捱十五日。主公必有骁将先行,来救我等,到时无忧矣。”

高敬和笑道:“的是妙计!我不知弓里将军亦能用计也。”

弓里敖欠身道:“高将军过奖,区区小计耳。主公令我等为将之人,多少必须读书。末将不才,蒙主公开导,又得都督大人指点,脑筋颇活络了一些。”

在场将军与校尉们皆笑,于是依计而行。

契丹人不知道这边的情形,只顾着他们的部族安顿。他们原所在的地区今年灾害频繁,年初受雪灾,年中遇干旱,人畜尽皆饥饿,战斗力严重下降。斗将正是要避免以羸弱的兵马去打汉军健壮的兵马。毕竟他们的将军还是吃得饱的,而且似乎他们对己方将领的战斗力颇有把握。

汉军这边又故意拖了拖时间。到了第三天,高敬和、弓里敖、托伯、锡卜尔滔领兵在城东三十里外原野上列阵。契丹军亦出动数千比较精锐的军马,列成比较像样的阵型。双方约好,兵士只可助威,不可上前作战;斗将必须一对一,不可围攻,不可由旁观者发冷箭。

就这样,以十里之地为赌注,第一场斗将,即将展开……

(待续本回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