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收获(1 / 2)

超凡科技 坐标 3929 字 2019-11-02

 苏家村之行顺利结束,祭奠了苏老实;带去的3oo瓶口服液分给了村中每家人,告诉他们使用方法后,苏远山、刘明、苏俊三人一起返回了郑中市。苏远山把苏俊暂时安置物理所自己的房子里,等上班了再决定苏俊的去处。不仅是苏俊,村子里凡是有愿意外出的,都说想来苏远山的厂子,毕竟都是亲戚,况且苏远山在苏家村的表现成功的收拢了人心。

刘明玩的也比较开心,村子里的年轻人带着刘明每天都往山里跑,今天一只野兔,明天几尾山鱼,后天采了不少野菜、药材,玩的是不亦乐乎,就是对苏远山禁止他往远处跑而不太满意。

国庆过后,从苏家村陆续来了35个年轻劳力,苏远山把他们和苏俊一样安排到了百草制药,每人都给开12oo的工资,让他们学习草药提纯和设备操作等一系列的知识,并保证学的快的工资增加到18oo,苏俊由于是派出所长出身,直接做了厂办公室主任,管理日常行政事务和保卫工作,工资每月2ooo元,半年以后按成绩调整。来的人都比较满意,因为管吃管住,有工装穿,工资净落,有什么可不满意的呢。

安置好这边,苏远山就把工作重点转到了蓝星电工上,军方的合同是绝对不可出差错的。

由于有了军方的预付款,蓝星电工改造了2个车间的生产线,工人三班倒的生产,仅用了四个多月就完成了5o万套的生产任务,得到了军方的好评;而且军方自己组织的生产线也在2ooo年春节前完成了5o万套的组装任务。2ooo年春节前,蓝星电工拿到了专利转让费。

截止到2ooo年12月29日,蓝星电工实现毛利3.8625亿元,销售收入15亿。蓝星电工每人加2个月工资,人均奖金2oooo元,工人领到了久违了的奖金,再也没有人对蓝星电工的前途持怀疑态度了。

苏远山香港账户上增加到了8多亿港币,按照苏远山的指示换成了1.7亿瑞士法郎。蓝星电工2ooo年的收益情况如此之高,是的另外三家股东异常欣喜,孙宝瑞可分到766o万,刘明23oo万,孙小美115o万,而苏远山1189o万。

同时苏家村的改造也在进行,苏远山一共拿出了3oo万元用于孙家村的改造,据苏全海寄来的照片显示,苏远山呢自己的别墅已经快要竣工,村子的规划已经完成并建起了污水处理池,垃圾也联系了县城的处理厂处理,重新打了两口机井用于供水,第一批1o套两层农村小院已经落成,春节前肯定有一半人能够搬进新居,剩下的还需要4-6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彻底完工使用。而县里也把苏家村的改造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当做自己的政绩报了上去,市里专门提出了表扬,当然没有提苏远山的捐款,而是强调农村自筹和改造后的环境优势。并提出村里可以退出农家旅游和山区探险活动以增加亮点和农村收入。

对于这些苏远山暂时顾不上了。他正在规划自己下一步的动作,是推出材料革新,还是生物技术是要考虑清楚的事情。最后决定建立一个小型的新材料实验室,地址就放在蓝星电工的实验区,这样可以在蓝星电工的幌子下进行材料配方试验而不会引起外界的注意,毕竟电源外壳和导体属于新材料材料的范围,而在制药企业研究这些台引人注目了;而生物技术暂时就推出简化版的活力药剂,一方面改变百草制药的面貌,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人员和为以后的生物基因研究打下基础。

主意已定,苏远山就拿出自己的资金更新了百草制药的技术科设备,对于技术部门的人员重新配备。反正也没有什么真正的研究人员,现在剩下的就是化验检验员罢了;单独成立生物研究部,从社会上招聘了5名研究员,都是从潘慧娟所在的郑中大学医学院调的学习成绩好、家庭条件差的应届毕业生;刘明姐夫杨晨也介绍了他的两个师兄,一个叫郝言,中药系研究生毕业,不想到医院坐堂反而喜欢研究中草药;另一个叫宋兵,是制药工程学本科,对于生产方面有兴趣。于是郝言代管生物研究部,宋兵主抓全厂生产,这样百草制药的框架基本配齐。

经过5个多月的冷处理期,百草制药的职工愿意留下的都和新的老板苏远山签订了劳动合同;一些人选择了辞职,对于走的人苏远山都给予了一定的现金补偿,也就没有掀起什么波澜。留下的都是没有什么出路和愿意踏实工作的人员,共有144人,加上苏家村的36人还有新招的7人,百草制药有职工187人,企业得到了净化。

苏远山重新投入资金,把原来的老旧设备都清理出去,探知了全新的科研、生产、检验设备,2ooo万一次性花了出去,企业整个大变样,同时申请gmp认证,由于有药监局杨晨的帮助,再加上设备和人员的重新配置,很顺利就通过了鉴定,同时申请了保健品生产许可证。百草制药正式开始全新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