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超市…(1 / 2)

白泽圣庭 昨日之心 4323 字 2019-10-31

 身处在联合治理历(united consensus era,u.c.e.)新奇观之一的两百平方公里人工岛上,马尚鼻尖总有淡淡的海盐味淌过。

今日尤甚。

马尚从渊明区的高级公寓楼走出,向着东方遥望,担忧是否有场风暴正从海面席卷而来。

五年前,120小时预测准确率高达90%的天气预报系统,开始逐渐失灵,到后来竟连24小时预测都变得不可靠。

恰好也正是五年前,被称作变异能力的现象开始泛滥到各地区必须将其摆上台面讨论。

五年前…

戈兹、滴滴!

公共出行服务的电动平衡车,接受马尚的订单,应征来到马尚面前,发出欢快的轻响提示音。马尚轻身跃上,让平衡车带离他的思绪。

街上稀稀落落走着些学生,虽说是周三上午,却也不出奇。

新滨市作为联合体所设的城市,承载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对自动化市政系统“自治服务框架”(autonomous service framework)进行长期演进研发与部署,以观测该自动化系统能否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全球各地区的市政功能需求。

用的方法,就是让新滨市的行政规划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原本,该海岛城市就已经不是由正常的城市发展而成,而是从建设起就完全由人来设想界定,并由自动规划器进行基建模型的辅助构建。

中心区皆由学校、学生宿舍以及填满学校间间隙的写字楼与商业街组成,中心区边缘则散落环绕着一圈政府办公区域,而与学校、政务对接的大量机关、企业、仓储则线状从政府办公区域那向外放射出去,更外圈的是居民区、科研机构区以及公园、绿地。位于最外圈的则是电厂、自来水厂、农业用地、工业用地、港口、机场以及海关。

这种试图自给自足,以产学研为城市核心功能,过于理想化的基建环境,本来就给市政系统提出了极大的运作压力。在这之上,又另外压上了几层城市规模的大型实验。

其中一项,便是对学校区进行三片划分,以完全不同的教学体系进行设计部署,却又力求这些教学体系能满足大学这种普通高等院校的最低招生素质要求。

像是马尚就读的桃泽区,就以公立中小学与公立高等院校为主,大学之前的教学体系与东派拉斯洲的学校相仿。一年两学期制,每周五天的课程对照着班级课程表布置,按班教学。除开午间从12点15至13点45有90分钟的午间休息,便是从早7时45分开始,一路上满7节45分钟的课程到下午3点25分放学。

十分的按部就班,在下午3点半后突然成群出现,一起去上辅导班,或者一起在商业街、公园、绿地游荡的,大多都是桃泽区的学生。

而如马惜遥在读的稚凤中学,就位于潜溪区,采用的是形若韦斯普奇的学分修习制度。每周一般会上15到20节大课,遍布在不同时间教习的教师课堂里。学生开学前要安排好自己课的老师,以及自己的课程表。要是一时贪心,有可能有一天从早上7点半,一直不停歇上到晚上7点半,连饭都只能在赶路的路上吃。但相对应的,十分凑巧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安排成一周只用上两天的课。

倒有些像大学生活了,这些学生的行动也像是小号的大学生一样。

不过…最离谱的,还当属渊明区。在这个学区里,一门课程只要连续十六周内能在指定考场通过十六次测验,便可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除此以外完全没有其他任何限制。考场24小时全天候开放。同一类课程由不同教师在一年内不同时间轮流交替开设,教师只负责研讨与陈述课堂、答疑与辅导课堂、报告与点评课堂。课程本身的知识全靠学生通过书本、公开课、视频、课堂程序等渠道进行自学。

但除去通过测验以外,渊明区的学生是没有平时分与平时表现这一数据的。也就是说,他们唯一的学生义务,只有每年通过足够多的测验,获得足够多的学分这一点。

原本马尚也很想到渊明区体验这种生活,但一来是不太有自信能够真的足够自律把繁重的课学完,二来渊明区的学分费用和考试费用远高于另外两个区。最后还是去了给了自己奖学金的公立高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