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开始笔试(2 / 2)

熟悉的考试铃声再度响起,八点五十分,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最终决赛之笔试部分正式开始。当周行文拿起试卷的时候,果然发现其中仅仅是五十分的题目。笔试部分的考试时间仍然是两个小时。而这次的题量相比起省级竞赛来说要减少了许多。甚至可以说题量非常少。仅仅是十道判断题,还有三道问答题。一道阐述题。

可就这样的十四道题目,却号称拥有超高的难度。其他四道大题暂且不必说,判断题原本应该是最简单的,因为只有两个答案,正确或错误!但此次的判断题却完全不是这样的,但看其写的标题就可以看出一二。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如果保持中肯的意见,请说出具体理由)

如果单看第一句话,可能会有一种完全的错觉,这就是普通的判断题嘛!但后面紧跟着的一句话,却完全瓦解了周行文对考试中判断题的思维定式。十道判断题,每一道后面都有一不大不小的空白。如果单单打“√”或是打“×”的话,似乎显得很浪费了。

果然,当周行文从第一道题看起的时候,就知道其中蕴含了许多玄机。不过数学考验的就是逻辑思维能力。万变不离其宗,在这方面,周行文已经有了非常扎实的功底。而且他比其他考生多出了一世的经验,别的不说,至少在脑筋急转弯的功底上,要比其他考生强上一些。所以周行文还算顺利地解决了第一道判断题。那是一个中庸的答案。既不是对的,也不是错的,而是片面的。似乎这个时代的老师们都喜欢“片面”这个词语。所以,在考试的答案当中,这个词语出现的频率也十分的高。于是,第二道题目依然如此,只不过比起第一道题来说,增加了一些解答的难度,对于基础的数学功底有非常高的要求。

第三道题,第四道题……一直到第五道题时,周行文皱了眉头,因为这个题目写的非常模糊,似乎还是一个中庸的答案,但周行文却知道,即便题目再另类,这十道题依旧是判断题,不可能十道题每题都是中庸答案的,这个第五题就给他一种陷阱的感觉,放佛是故意把考生的思路往中庸方面引导。出于谨慎考虑,周行文花费了大量时间再操作上演算起来,最终经过他的细心计算,证明这道题是错误的。于是果断打上X。而且,周行文还把错误的原因写到题目后面。那一大片的空白,可不是白给的。即使是错误的答案,周行文还是谨慎的写出了原因。

大约花费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周行文完成了三十分的判断题。他回首检查了一遍,十道题七道中庸的答案。两道错误,一道正确。而即使是正确的题,也需要大量的公理和定律的证明。放眼看去,每道判断题的后面都是满满的推理证明。

判断题并没有难解的死题,大多还是教学大纲里的东西,只不过更高端,弯弯绕更多,让人更难以理解,更容易错中陷阱罢了。不过剩下的四道题却没有那么简单了。三道问答题,其中两道都是生僻冷门的几何原理知识,那是高中才能稍微接触到的东西,虽然本次的全国数学竞赛面对全国的初、高中生,但这样的题目对初中生来说还是有些高端了。而剩余的一道题就更是如此,却是一个经典的函数运算。三道问题题不仅要求解出答案,更要求具体分析其中原理,一一列举其中所熟悉的定律。

不过,周行文开始写第一道题的时候就有些写不下去了……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