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蜕变(1 / 2)

子夜巫灵 Mr.杨 2340 字 2019-10-29

 我们进了二楼左边的一间房子,一进门,我有些吃惊,里面的装修和布局同外面完全的迥异,十足的唐域风格。门口的则面一个长脚凳上放了一盆浓密郁葱的吊兰,另一侧面是一个古朴的衣架,上面有一顶帽子和一件黑色的长风衣。

老人坐到一张翘头案台后面的太师椅上,程思泯递给了他一把水晶放大镜。案台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和笔洗镇纸,一个双龙头圣祖笔架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毛笔。我审视着屋内的一切,案头后面的大半个墙面都是用暗红色木板打底,上面用行楷阴刻着很多的字,我仔细的看了一段,才明白这是中唐名臣张说的警世佳作《钱本草》。

那上面的字体深厚古雅、沉着明润、秀丽可爱、闲适疏朗、动静结合,一看就是出自宋代书画大家蔡襄的手笔。案头旁边两组黄花梨木彩漆多宝格上,除了一对粉彩百蝶赏瓶外全是密密麻麻堆砌的书。

这间房子很大,原本是一个长方型的,可在进门的左边用一架凤凰图案屏风隔断,把进门处隔成了一个正方型的书房出来。屏风的另外一边摆放了一张大的江南架子床,床边一把矮的脚踏,我想这就是老先生就寝的地方了。

我把屋子大概的看了一遍,回过头的时候看到程思泯和他外公还在仔细的端详着那件玉坠,老人看了半天后把放大镜放到一边,神情很凝重的问我:“这个是你祖上传下来的?”

“嗯,是的”。我吱捂着,感觉面部很烫。我想事到如今,只能继续的谎言下去!

老人没有追问,我听他缓缓的说道:“蝉的蜕变过程是一个很神秘复杂的过程,古代的方士一直把它比喻着自己得道归真的过程,所以那时的人们一直把蝉视为神物。玉蝉的雕饰历史很久远,各朝各代都有出现。其实它的用途原本不过也只有两种,一是用来殉葬,称为琀蝉;二是用来佩饰,称为饰蝉。”

老人停顿了片刻继续说道:“饰蝉最开始是用来装饰腰际和帽子,后来也流行成为了肢体的挂件。你这只玉蝉从雕刻上来看,如果是初学者,可能会以为是汉代的汉八刀手法,其实不然,汉八刀的关键是线条粗犷有力,刀刀见锋,但你看这上面的线条是很流畅的。还有到汉代的时候人们对金玉的制作已经很娴熟了,形体雕刻上不会有图腾的成分,实物很明朗,只要不是在制作赝品,难得有抽象的成分。你们再仔细看看这只蝉,它主体以片状呈现,黄玉质,时代久了就沁染得发黑,你看它以凸凹的弧线刻画出眼、翅,线条流畅,对称和谐。在背面有切割痕,还钻有一个对穿的小孔,看似蝉,又不完全形似。所以结论是它应归为新石期时代良渚文化的产物,有上万年的历史!它的用途应该是祭祀后殉葬用的,为琀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