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中德同盟(2 / 2)

“军人有军人的使命,我将他们撤回来,虽说能够保住他们的性命,可却保不住他们的骨气,保不住我们中华民族的骨气。我们忍气吞声了那么多年,如今终于有机会一展拳脚,讲这么多年的窝囊气全部给吐出来。我们不能为了这一点的损失便停滞不进,这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作风。”

“这件事情原本我是没打算这么早就宣布的,也是没打算就这么做的,可现在情况有变了,我们之所以能够这么顺利的在亚洲翻云覆地,其功劳,应当有一半是属于德国人的。为什么呢?因为德国人在欧洲为我们牵制了很大一部分敌人。英法两国此时为了保护他们的本土安全,已经住进的放弃了大部分的海外殖民地。”

“但是,对于一些主要的殖民地,他们还是无法完全放弃,但这不要紧,他们放不放弃无所谓,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生命去抢过来。趁他病,要他命。现在的英法两国,就等于是个病人,我们要抓紧这个机会,把握好这个前进的时机。一旦成功,我们在国际上饿地位,将会与英国持平,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我们所需要的是,要让全世界的人都来仰望我们中华民族,要让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女,走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际都能大声的喊着,我是中国人。”

“仅仅在亚洲的活跃,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德国人似乎是遇到了一些难题,尽管他们在德法战场上表现的比较优异,可是在之后,这么久的时间,德国人依然没有进行登陆英国作战,而是打算转身对沙俄作战。不登陆英国,是因为英国方面的海军舰队数量要比德国人多,而且海军作战人员的素质也要远超德国人。说实话,其实我也替德国人捏了一把汗,如果大军在渡海的过程中,被英军海军击沉了该怎么办?”

“但我没有想到的是,德国人竟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放弃对英国的进攻,转而进攻沙俄,这并不符合我们的利益。现在我们在东北地区已经摆出了要进攻沙俄的姿态,这个时候德国人调转枪口也想上来分一口肉,我们能答应吗?不能”

“但是我们不答应又有什么用呢?德国人的海军实力,根本就无法登陆到英国本土,不过好在德国人在作出打算之前还算是想到了我们,特意派来了大使说明情况,寻求我们的意见。”说到这里,王林顿了顿。

下面的大臣果真陷入了沉思当中,中国与德国的关系暧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虽然中国并未与德国人联盟,可是中德之间所作的这些事情,其实与联盟并没有什么区别的。中国在德国与他国作战期间,暗中出售给德国各种装备,甚至连最新出现的战机也出售给了德国,甚至还帮助德国人训练空军飞行员。

要是换一个国家的话,恐怕早就成为全世界的敌人了。可是在面对拥有四亿多人口的中国人的时候,英法等国还是选择了懦弱。人口因素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中国各方面都要比他们先进的太多。现在,他们没有这个能力以及胆量来跟中国人开战。

如今德国人又派来大使询问中国的意见,很显然这是他们已经拿中国人当自己的盟友了。不过能够站在这里的人,必定都不会是个傻子。德国大使来到中国,绝对不会只是询问中国的意见这么简单的。刚才王林这才说道德国海军的问题,不出意外的话,德国人肯定是有求于中国。

既然不想在沙俄问题上得罪中国,就只能硬着头皮来求助于中国,只要有了中国人的帮助,德国人想要登上英伦三岛还是极其容易的。而且现在的中国,也明显不是可以得罪的对象,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主动的去选择得罪中国人的。

至于英法两国,此时也正处于郁闷之中呢。自己只不过是说了句中肯的话,结果就引来了中华帝国的一纸战书。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战书下达后没多久,自己在远东的殖民地便遭到了中国方面的军事进攻。有预谋,到了这个时候,即使是个傻子也能看得出来中国方面是早有预谋的。

不然的话,谁也不会刚刚下完战书便直接开战,而且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内奸,如果不是提前准备的话,是绝对不可能做到这种地步的。英法两国能够吃成世界这么多年,也自然不是哪的傻子。

“皇上,我觉得我们可以帮助德国人登陆英国本土,毕竟我们的军队未来是要走向国际化的,只在亚洲地区作战,根本就不是我么的最终目标,现在派军队去,至少也可以让士兵们感受一下欧洲战场的气氛。”龙宇晖仔细的思考了其中的利与弊之后,说道。

王林暗暗的点了点头,旋即又将目光看向了陈明杰。这两位现在在外征战的大将,他们的意见对于王林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毕竟王林只是个业余的,跟他们这些专业的比起来,还差得远呢。

“黄山,我也觉得我们可以派出适量的军队前去帮助德国人,但我们派去的人数不宜过多,首先是因为我们的大本营在亚洲,与欧洲距离太远,舰队不可能天天跑去为他们送补给,所以等我们的部队到了欧洲之后,也就只能借助德国人的后勤补给来作战。人数过多的话,恐怕会引起德国人的不满。原本德国人的作战资源就很紧缺,经不起我们这么消耗的。”陈明杰想了想,将自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陈明杰说的固然是有道理,可王林却并不这么认为,即使王林派去了二十万,三十万,乃至五十万部队,德国人又能怎样?他们还敢不给国防军补给不成?这样的话,德国人只会是玩火自残。国防军想要在欧洲找到补给实在是太容易了。只要放出一句话,谁给我补给我就帮谁打仗,屁股后面铁定跟着一群国家喊着我给你,哪怕给双倍的也大有人在。

不过从他们的话语中,王林也听到了一个意思,他们只是将德国人当成了暂时的盟友,但思想中却没有随时与德国人撕破脸皮反目成仇的打算。这样的思想可要不得的,战争原本就是为了一场利益的争夺。现在中国人跟德国人是盟友,那么等到明天,中国人与德国人就有可能因为各自的利益问题而分道扬镳。

反目成仇也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当然这些事情不发生最好,可万一要是发生了,这些主要将领们心中没这种打算可就大为不妙了。这样会让中国在真正的遇上了这种情况之后,最具有打击效果的一个时间段内无所反应,从而给敌人充分的准备时间。

“这样吧,我们派出一支海军舰队与两个军的陆军士兵,共同组成中国远征军,远征欧洲。”最终王林还是参考了龙宇晖与陈明杰二人的意见,有些事情也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来的。把所有人都给得罪光了,最终吃亏的也只能是自己。

两个军的部队,只有十一万人左右,人数并不多,也完全在德军的承受范围之内,而且也是帮助德国人作战的。再说了,德国人也早就想实战观摩一下中国国防军的作战方法,眼下有了这种机会,德国人又岂能轻易的放过?

会议结束之后,德国大使也欣然表示同意了王林的要求,德国将会承担起这两个军的陆军部队以及海军部队的补给问题。请皇帝陛下放心。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中国人一旦派兵前去欧洲帮助德国人作战,那就等于是宣布了中德同盟。王林之前一直不曾答应与德国人结盟,其中是因为种种利益问题,如今有这么做,其实也算是有些迫不得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