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夜空之中,圆月如银盘,挥洒着皎洁的光芒,给沙粒镀上一层朦朦胧胧的光芒,将李贺先生的诗意展现的淋漓尽致。
大漠之中,气温变换无常,白天还炎阳如炬,夜晚就寒气逼人,冻得人瑟瑟发抖。管亥裹着一张毛毡,卧在篝火旁边,遥望着灿烂的夜空,思绪纷飞。
现在管亥很郁闷、很后悔,郁闷的是管亥还迷路了,其实也算不上迷路,大漠的天气很好,白天能看到太阳,晚上能看到月亮,不会辨别错方向,只是会有些偏差罢了,所以说是找不到正确的道路更准确一些。
也就是说,管亥想要回到和马超分兵的地方,要花费更长的时间罢了。
管亥后悔的是没和曹彰拼死一战,按照当时的情景分析一下,曹彰手中有两万军队,管亥手中有一万军队,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却不能单纯的计算人数。..
曹彰的两万军队有一半是骑兵,一半是步兵,所以在追击战中优势是有,但并不绝对,如果管亥横下心来,回头和曹彰决一死战,在曹彰步兵没列好阵势的情况下,肯定能打残曹彰这部队的。当然,想要打残曹彰的两万大军,管亥也免不了全军覆没的下场,这也是管亥没有拼命的原因。
从战略角度上看,管亥的决定是错误的。
一点管亥拼残了曹彰的主力部队,昭武县的马超和郝昭就可以肆无忌惮的用兵,南征北战随意行事,而几个月内,曹彰都不能恢复元气,可以想象,几个月的时间,马超和管亥能取得什么样的战果。激进点说,占据凉州的半壁江山都不在话下。
可是管亥已经不是十年前的管亥了,岁月的流逝,相对安逸的生活,磨去了管亥的热血激情,管亥……已经不是当年提着脑袋打江山的管亥了。
这是人之常情,作为和李重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李重不希望管亥生活在刀尖上,万一管亥有个闪失,李重都容易落得个薄情寡义的下场,实际上管亥这次领兵,监视马超的意思更大一些。
相对比管亥的保守退缩,二十余岁的郝昭则激情澎湃,无所畏惧。
马超在北上的时候给郝昭留下了四千兵卒,而不是郝昭自己所说的三千人马,实话实说,马超并不想再次反叛李重了。正是因为这一点,马超才多给郝昭留下一千人马,省的给别人留下什么把柄。
马超这个选择十分谨慎,万一郝昭守不住昭武县,马超也有所交代,郝昭自己要求三千人马就足够了,已经多给你留兵了,输了,也怨不得马超不是。
当然,郝昭夸下海口也是有原因的,郝昭自己要全的三千兵卒全是在晋阳带出来了,都是跟随郝昭数年,防守经验十分充足的兵卒吗,而郝昭自己,也是三国时期防守能力最强的武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