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电影交互式游戏,跟其剧情向的游戏相比。</p>
天然就有一个很大的缺点。</p>
那就是很容易让玩家产生出,光是看视频就能够获得全部游戏体验的感觉。</p>
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出云玩家的类型。</p>
因为其它游戏,哪怕是剧情驱动的游戏。</p>
多半还是建立在某一套玩法上的,有可能是解密,有可能是RPG,或者动作冒险。</p>
所以对于没有切身玩过的玩家,有一些内容还是他们没办法去深入了解的。</p>
说出来,很容易露怯。</p>
可电影交互类游戏,则就不是如此了。</p>
短时间的线路抉择,不同事件的QTE,还有手柄带来的振动反馈。</p>
这些全部是为了增强玩家沉浸感而打造的元素。</p>
而真正的游戏内容,视频观众跟游戏玩家,体验到的内容则就是完全一样。</p>
这种情况下,对于游戏销量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打击。</p>
前世,开发出《底特律:化身为人》的QuanticDream工作室,可以说是将这一类型发扬光大的存在。</p>
在这之前开发过暴雨、超凡双生的他们,早已经是名震业内的存在了。</p>
不能说全部,只能说百分之九十的电影交互类游戏,都延伸着他们的那一套UI逻辑。</p>
可即便如此,他们后来的全新大作《底特律:化身为人》,在销量上却远远没办法媲美游戏的热度。</p>
PS4上的独占游戏,两周销售破百万。</p>
听上去这个成绩相当恐怖。</p>
但要知道前世这款游戏的开发成本,足足高达3500万欧元。</p>
后续的宣发同样也高达近3000万欧元。</p>
不仅如此,当时的嗦尼也同样投入了巨大的资源。</p>
这种情况下,两周破百万的销量,甚至连成本都没有收回。</p>
不过超高的质量与口碑,这款游戏的后劲,却还是非常足的。</p>
靠着登录PC、还有逢年过节的打折,发售5年后销量也是跌跌撞撞的达到了900多万份。</p>
首发销量高不到哪里去,后劲则很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