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八回 盛府堂上聊雨村 商谈国政说开海(1 / 2)

 绞尽脑汁的贾兰也想不起来贾府与盛宏有什么纠葛。</p>

印象之中盛家便是与盛家老太太的永平侯府也没什么往来,也就是节庆时期互送礼物而已,比如贾兰这次中举,对方也只是让管家送来贺礼。</p>

“你对海禁怎么看?”盛宏缓缓放下手里茶碗,冷不防地开声问了贾兰一句。</p>

海禁?贾兰一愣,显然对盛宏这么跳跃的话题有些没有反应过来。</p>

不过,很快他的脑海里就抓到了什么东西,恍然醒悟。</p>

自己的这位座师大人,可是历任福建的!</p>

【莫非是南面十二房的人私下得罪了盛宏?】</p>

贾兰暗自揣测,虽然依旧没想出什么东西,但终归是有了思考的方向。</p>

“学生斗胆,窃以为开放海禁对国家而言可以是好坏参半,但对我华夏民族而言,却是利大于弊!”</p>

盛宏“哦”了一声,饶有兴致抬起手挥舞了下袖子,示意贾兰说下去。</p>

“敢问老师,国家虽有海禁,可这海能禁的住吗?这一下禁了,沿海百姓生计还哪有着落?便以福建为例,八山一水一分田,若真是板荡不能下海,百姓们吃什么?”</p>

事实就是,哪怕是明清两代,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闭关”,顶多只是“限关”,所谓闭关=封闭的结论,完全是因为学术上西方占据了绝对的主导,以开放—封闭、文明—野蛮二元模式来评述东亚各国的对外政策,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西方中心主义’视角变成亚洲国家对自身评价的视角,进而影响了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亚国家的自我认知。</p>

明清政府都曾经实行过积极的贸易政策,比如明穆宗隆庆年间松弛海禁,逐渐形成了内地—边境—朝鲜—日本—东南亚的庞大贸易网络。</p>

清中期后,更是以广州为中心进行东洋和南洋贸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