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公府(1 / 2)

大明1860 飞天缆车 0 字 3个月前

 去时满怀期待,归时怅然若失。</p>

“殿下!”马车上,龚橙犹豫许久,沉声道:“不只是京城,江南也尽是如此,工人日渐庞大,但却过得如牛马。”</p>

“终日操劳而勉强过活,他们没有土地,甚至没有房子,一旦顶梁柱倒下,一家倾覆就在朝夕,民间许多士绅对此非议诋欺……”</p>

“你怎么看?”朱敦汉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盯着龚橙。</p>

“学生?”龚橙无奈道:“学生虽然心怀天下,但心里却是退缩畏惧,不敢声张一句,生怕家破人亡,只有像殿下这样的大人物,才能改善他们的生活。”</p>

朱敦汉没有看不起他。</p>

这是文人的天性。</p>

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或许心怀悲悯,但却顾忌重重,不敢踏半步。</p>

因为代价对他们来说实在太大了。</p>

“至于关掉工场,学生思之,也觉得不可能。”龚橙叹道:</p>

“数十万,乃至百万的工人,就只能回到乡间种田,可是他们哪有田可种?”</p>

“没有工场就会饿死,有工场就得朝不保夕,随时流落街头。”</p>

“也因此,民间争论不休,性子顽固的大儒,就说工场只会助涨富人与权贵之财,奴隶百姓而富自身。”</p>

“断机器,关工场,回到两百年前!”</p>

朱敦汉想了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工场有利有弊,譬如,衣被的价格低了,京城无论是穷富都能穿上棉袄,即使是黑棉破袄,但也比塞稻草和芦苇强。”</p>

“对朝廷来说,工场收税方便,不需要时刻盯着。”</p>

“您说的在理!”龚橙犹豫了下,继续道:“可该如何救那些苦命人?”</p>

“改进工艺,保障安全,抚恤伤残之人。”</p>

朱敦汉述说着后世的几项方法,但每项都很难施行,或者说短时间内见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