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农村人根本不愿意进城找工作。农村才刚刚分到土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好日子才刚刚开始,怎么愿意进城呢?</p>
当然,后来都知道进城当工人的好处了。但消息都是有滞后性的。等大批农民知道以后,早已经城乡两元化了,彻底的关上了这扇大门,想要进城打工都做不到了;</p>
其次,京城的特殊性。</p>
在建国之前,北平其实已经沦落到国内城市排名的10名开外,连长安、济市、武市这样的城市都不如,更不用说上青天了。</p>
确实如此,当时的一线城市,并不是北上广深,而是上青天。其中浦海市就是独一档的存在,遥遥领先的那种。</p>
但等到建国以后,京城重新成为了首都,立刻就有了首都经济圈的效应,这应该都知道。</p>
在短短10年之内,京城的总人口就膨胀了差不多300万,几乎翻了一倍之多。而且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机关干部、部队大院和国企总部,都是一群高消费群体,围绕着服务业,带来了大量的工作机会。</p>
所以根本不稀罕进入国营大厂。</p>
最后当然就是利益考虑。在这个年代,国营大厂的收入其实并不算很高。</p>
就像之前介绍的那样,京城的服务业十分发达,所以收入特别高。据58年统计,职工的月平均收入达到了52.6元。</p>
想象一下,那个33元万岁?还有,就算石海这样的煤黑子,只要稍微努力一些,月收入也能达到4、50元吧?</p>
再加上,之前的国营大厂是配给制加工资制的混合制度(配给制会在后面详细介绍),每个月的津贴和工资就更少。不是“八级工制度”,也就是全面的工资制,才刚刚开始颁布实行吗?</p>
所以说,石海刚穿越的时候,四合院不是喜气洋洋吗?就是因为实行了工资制,一大爷、贾东旭、傻柱他们的工资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