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方一念完。</p>
百官立刻便露出惊容,甚至忍不住交头接耳起来。</p>
这可不是什么好话!</p>
所谓自陈得失,当然不是字面意思上的,向皇帝做工作总结这么简单。</p>
而是自请致仕的委婉说法!</p>
国朝向来便有此成例,新帝登基,百官便要自行致仕,留与不留,都在皇帝一念之间。</p>
相当于给了新帝一个重组领导班子的台阶。</p>
但是,成例就是成例,皇帝与朝臣有默契也就罢了,这下懿旨催促,未免也太迫不及待了吧?</p>
这是赤裸裸地在敲打百官!</p>
结合第一道懿旨,分明是在说——有胆与冯保为难,那就别怪我将自请致仕的奏疏准了。</p>
百官不由面面相觑。</p>
话虽如此,这旨,还是要接的,这种没有实际命令的旨意,没有抗旨的必要。</p>
给事中从曹宪于手中,接过了两道懿旨,并无多余言语。</p>
曹宪于行了一礼,便退了下去,仿佛从未来过。</p>
只有殿内诡谲的气氛,提醒着百官方才发生的一幕。</p>
……</p>
殿上的事,很快便发酵了。</p>
高拱与冯保,各自开始了明目张胆的斗争。</p>
先是台谏,不过短短两天,便有数名御史,纷纷弹劾冯保。</p>
尤其指的是皇帝未登基之前,冯保的作为。</p>
首先是张涍当头,说“未闻令旨革某用某,一旦传奉令旨者,皆出自冯保,臣等相顾骇愕”,直指孟冲死前,冯保就非法上任了。</p>
随即便有御史跟上,称冯保“逆珰怙势作威,专权乱政,欺君藐法,无日无天,大负圣恩,大干祖制”。</p>
一個僭越神器,蒙蔽主上罪名,狠狠拍在了冯保脸上。</p>
以往这些奏疏甚至都过不了司礼监那一关,但由于张涍在御前一番行为,使得消息根本压不住。</p>
很快就在朝堂上掀起了声势。</p>
奏疏的留中不发,又加速了言官们的串联。</p>
从数人,增加到十余人。</p>
旋即,便抬出祖宗故事,称太祖高皇帝洪武十年时,有内侍仗着资历老,侍奉高皇帝多年,便干涉政事。</p>
而后引出太祖圣谕“汉唐之祸,虽曰宦官之罪,亦人主信爱之过使然……今此宦者,虽事朕日久,不可姑息,决然去之,所以惩将来也。”</p>
太监干政,太祖都不会包容,现在你李氏跟皇帝难道还要违反祖训?</p>
还劝谏两宫与皇帝,多体谅祖宗苦心。</p>
李太后不得已,只能以两宫与皇帝的名义,下令冯保自陈罪过,戴罪掌印,以观后效。</p>
这就是小骂帮大忙了,一个警告处分,不痛不痒。</p>
而冯保那边,也是尽显东厂厂督风范。</p>
他不知在何处,拿到了张涍贪污渎职的罪证。</p>
不等有司介入,直接带人抄了张涍的家。</p>
更是带着中旨,把张涍捆缚起来,纵马过街,直接扔进到了都察院大门口,将其革为了白身。</p>
而后又带着所谓张涍的供状,四处攀咬别的官吏。</p>
尤其几位高拱门人,更是频频被扰。</p>
事情到了这一步,事态再度升级。</p>
弹劾冯保的奏疏,宛如雪花一般,飘进了内宫。</p>
从冯保盗窃皇家珍宝字画,贪污贡品,收受贿赂,到私扣奏疏,隔绝内外。</p>
乃至冯保当初在裕王府当差的底裤,都被翻了出来。</p>
不仅要罢黜冯保,还要立赐究问,以早梂宗社事。</p>
……</p>
六月十三,未时。</p>
暑气渐深,太阳开始毒辣起来。</p>
不禁暴晒了紫禁城,也灼烧着时局。</p>
“什么?有太监出首,状告冯保杀害孟冲?”</p>
朱翊钧正在逐一翻看贺表,不由得抬起头惊讶地看向朱希孝。</p>
朱希孝斟酌了一下,说道:“是孟冲以前的干儿子,孟冲死后,被陈洪护了起来。”</p>
“如今不知是受人指使,还是瞧准报复冯保的契机。”</p>
自从朱翊钧登基后,朱希孝便亲自戍卫乾清宫。</p>
涉及到蒋克谦没资格知道的大事要事,也是由他来汇报。</p>
朱翊钧听到陈洪这个名字,突然想起这人。</p>
裕王府的大太监,此前也是做过司礼监掌印的人物,好像也是冯保拉下马的。</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