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事核言直,他山之石(2 / 2)

万历明君 鹤招 0 字 5个月前

李贵妃并没有一提起这件让她令旨被封驳的事,就怒上心头,反而饶有兴致看朱翊钧什么看法。</p>

事实上,这几日早就把这事掰扯清楚了。</p>

一来,是先帝屡屡从太仓库、光禄寺库拿银子,又从来不还,公私不分,本就不占理。</p>

二来,还是如今的户部,着实有些捉襟见肘了。</p>

先帝驾崩得突然,无论是陵寝,还是典礼,都是突然增加的一大笔开销,还有正值黄河夏汛期,被工部支走了一批,更别说此前寅支卯粮欠下的军饷,俸禄。</p>

这次高拱出面挡下宫里伸出去的手,也不是他一个人的意思,从工部、兵部、礼部、户部几乎获得了大半朝臣的支持或者默认。</p>

李贵妃知晓轻重,也没把这事闹大。</p>

朱翊钧如今有锦衣卫作为耳目,这些事,自然没瞒过他。</p>

他斟酌了一下,找好切入点,缓缓道:“先说这白银的事。”</p>

“娘亲是仁爱长者,必然不会贪恋这十万两,而是怕以此形成常例,让内帑权柄屡被侵蚀,没法交给孩儿一个充盈的内帑,对否?”</p>

不管对不对,先把高帽子戴上,然后把思路带歪——抛开吏部截留银钱的事实不说,要问这怎么充盈内帑,我倒是有点子。</p>

李贵妃想了想,觉得自己哪怕对这银两有点心思,其余也八九不离,迟疑了一下,还是点点头。</p>

朱翊钧不露声色道:“若是想充盈内帑……娘亲,孩儿倒是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p>

李贵妃一怔:“两全其美?”</p>

朱翊钧顿了顿,在李贵妃疑惑的眼神中,开口道:“娘亲,孩儿举例与您分说。”</p>

“娘亲可知,宫中去年贡茶用度几何?”</p>

李贵妃虽然身居高位,却不怎么关注这些事,还是仔细回了一下才道:“一万四千斤?”</p>

这是大行皇帝与她闲聊时说起的,贡茶似乎就是以这个数字为限,再不可多。</p>

其中连赏赐,祭祀,户部,南京所用都包含其中。</p>

朱翊钧却摇了摇头:“娘亲,去岁,足足有八万斤。”</p>

李贵妃愕然:“八万斤?宫中如何用得了这么多!?”</p>

朱翊钧叹了口气:“娘亲,太祖洪武年间,茶叶的贡额不过四千余斤,太祖‘以其劳民’,便置茶户五百家,免其劳役,专事生产,也即是所谓官园官焙。”</p>

“但除了这些官园官焙之外,余者各省园户自行生产,再以每斤六分银折征入内库。”</p>

“皇考在时,虽定额一万四千斤,但以光禄司的账目而言,内库用茶实则年年增多,到了去年,一年就已经到了八万斤!”</p>

“这多出来的六万多斤,可是实打实的三万六千两白银!”</p>

朱翊钧朝身后的宫人太监看了一眼。</p>

李贵妃不是愚不可及之人,立刻明白了,这是宫里的人没少从中拿好处。</p>

多损耗的茶叶,一人分润些,就多出来数倍。</p>

她默然片刻才道:“难怪内帑一直缺银子。”</p>

李贵妃没提彻查这事,总不能什么都查吧,万一真查出什么呢?</p>

她能说出我朝官吏以贪污为生,自然不会对太监抱有什么期望。</p>

只是,她没想到数字这么夸张!</p>

宫女太监们拿两成,甚至三成,她都认了,没想到……竟然是自家拿两成!</p>

一个贡茶就有三万六千两的水分,那么金花、钱钞、粟、帛、茶、蜡、颜料呢?</p>

每年入内帑上百万两可都是耗得干干净净!</p>

朱翊钧点了点头:“娘亲,非止如此,这只是暗着来的。”</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