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电影市场还没有旺盛之前,这些年轻人的机会都来自于无线tvb、亚视这些电视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邵爵士虽然抠门,但这抠门真是能让你们身兼数职,使出浑身解数解决无数的问题。
而电影市场旺盛之后,那么开机之后分分秒秒都是钱,忙到这些电影人们等剧本的功夫都没有,就更需要能力了。
也就是这几年开始,香港电影产能惊人,而且卖埠非常成功,本土与各地需求量极大。
甚至几乎供不应求,可谓货如轮转,因而开戏非常多,加上许多投资商拍电影就是为了赚得快钱。
而香港电影基本又都是谋求商业利益为主的娱乐片。
因此整个业态都是赶工似地拍片,所有电影人使出浑身解数,只为及时交货。
效率至上的香港,自然是不讲繁文缛节,理论套路的。
但求省时,省人,省工序地完成任务。因此也就催逼出了这种能为无米之催的巧妇——香港电影人。
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紧迫感让导演、监制们连剧本都等不起呢?
很多导演、演员片约不断,可能上午还在拍一部,下午已经在赶拍另外一部了。
因此香港电影的制作节奏是非常快的。
快到什么程度呢?快到剧本都还没有就要拍了。
当然了,这种快跟王佳卫的艺术任性不用剧本不同,是真的没有时间等剧本了。
既然大家都要拍得快,怎么办?
一是赶时间,领衔主演的明星通常身兼几个片约,档期有限,是以剧组人员不眠不休奋战赶拍。
香港的演员也好、导演也罢,大部分都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每天从早拍到黑,片场睡觉,可能眯个几小时就又要起身拍。
至于普通工作人员,那就不更用说了,往往都是死里干。
其二么当然是飞纸仔了,导演开拍前只有故事大纲,开机后就只能等编剧把当天要拍的剧本传过来。
像徐可版的《倩女幽魂》,程晓东就要等徐姥爷的飞纸。
刘未强拍《古惑仔》,就要等王京他们的飞纸。
说白了‘傀儡导演’的便捷就在于这里,只要等到了“飞纸仔”。
他们完全不需要经过太多的大脑,只要将那几位‘太上皇’传达的意思拍摄好,就完事了。
但是这种“飞纸仔”的方式,非常考验大家的业务水平。
第三种就是是第二组制度,由于香港动作指导经验丰富、相当专业。
王京之流经常只专注拍文戏,枪战武打追逐撞车场面交由动作指导全权负责。
如此一来,一部普通的商业片通常只用十数天便能完成。
就像是《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这样的大卡司制作,则会在武指这个“第二组”下面继续启动“子组”(第一组武指、第二甚至第三组武指)。
不少电影甚至为了赶时间,能给你分出五组、六组来抢拍。
可能你现在带着张国容在香港拍摄,我那边带着周闰发在美国取景,另外一个人还带着钟憷红去了法国。
如果再配合上边拍边写剧本,那可真是又考验大监制,又折磨下面的导演以及编剧本还脑壳疼。
现在杜棋峰和陈沐胜急着要开分组,虽然不是赶着吃热钱,但情况差不多,就是要赶刘德桦等人的档期,以及电影上映的档期。
像这样的现状,以后还会更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