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存亡之战(二十)(1 / 2)

隋末新君 邪情小生 3563 字 2019-10-12

 第二百六十一章存亡之战(二十)——

松散的衣衫还未穿戴整齐,德妃便不得不躲进了后殿,脸色娇红更带着浓浓的愤慨,等待临幸的她如同玩物般被打发,甚至还被重重的踢倒在地,一块大大的淤青出现在他柔嫩的娇臀上,这让人情何以堪!

可随着响彻整个大殿的咆哮传入耳中,德妃神色中的气愤瞬间被惊骇所取代,整理衣衫的双手愣愣的停了下来,她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一切。

“百万雄师,百万雄师啊,朕举全国之力,集结起来的百万雄师啊,难道就这么葬送在潜山之下了么?世民你真是辜负朕的一片信任啊!”阵阵哀叹从李渊的嘴里发出,大殿上的众文武俯首躬腰,噤茗寒蝉,无人敢言。

李渊见殿上大臣皆沉默无语,心中怒火更甚,伸手重重一拍御案,厉声喝道:“秦王隐瞒西南战事,该当何罪!”

李世民连遭挫折,无论是后方粮草被劫还是全军溃退,皆未将军情传达到长安,李渊收到的全是进展顺利的捷报,根本未曾想到前方战事已经快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直到王伏宝弃守灵关,陆续有唐军从这里溃逃,长安才从溃兵的嘴里了解到前方真实的战况,大相径庭的战报怎能不让李渊怒火中烧。

在李渊血红的虎目瞪视之下,只见杜如晦捧笏出班,他是秦王府的属官,乃从事郎中,与李世民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此紧要时刻,即使是冒犯圣颜,也必须要为李世民开脱,不然一条隐瞒军情不报的罪责就够李世民受的了,还不算南征之战大败所要担负的罪责!

杜如晦出身于世宦之家,少年好学。隋炀帝大业年间,吏部侍郎高孝基器重他机敏善应变,遂将他补为滏阳县尉。他见隋朝政治**,又认为县尉之职卑微,因而弃官归家。

秦王李世民闻知杜如晦足智多谋,便召进府中任兵曹参军。唐政权初建,需要向各地选派官员。时秦王府聚集了许多有才能的幕僚,一部分已被调出去任职。房玄龄对李世民说:“杜如晦聪明有胆识,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你以后要建立帝业,必须得此人辅佐。别的人全调走不足惜,唯杜如晦不可舍。”李世民听到此说,立即上奏李渊,要求将社如晦留任秦王府。

从此后,杜如晦跟随李世民左右,参赞机戎,成为李世民智囊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对于李世民的信任杜如晦也十分感激,因此忠心异常。

而此次李世民竟然隐瞒军情不报,对李世民相对了解的杜如晦猜测对方自统兵以来,从未遇到过挫折,连战连捷,战绩彪炳,心高气傲的他难以接受失败,而同时因为王伏宝叛变的太过突然,导致战事迅速糜烂,李世民忙于应付,根本没有心思把战况传达到长安。

不过不管是何原因,现在必须要平息李渊的怒火,不然李世民即使能归来,也注定难逃罪责,即使罪不该死,也定将被李渊奚落,甚至是打入冷宫!

深吸一口气,杜如晦在无数双目光的注视下,沉声说道:“陛下,秦王隐瞒战况的说法并不符实,臣手中的便是前方的奏陈军报,从军报上标注的日期上看,在半月前就已经下放,只因报信的驿兵耽误,才没能及时达到陛下的手中!”

接过侍从递过来的军报,李渊粗看一眼后,忿忿的将其砸向地面,怒声吼道:“将那驿兵立刻斩首示众,不……给朕诛灭九族!”

望着殿外快步去执行李渊命令的侍卫,杜如晦心中安定不少,他上交的军报并非完全作伪,只不过在日期上动了点手脚,心思缜密的他在得知前线的战报后,便立刻意识到了各种可能降临到李世民头上的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