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存亡之战(三)(1 / 2)

隋末新君 邪情小生 3281 字 2019-10-12

 第二百四十四章存亡之战(三)——

讨贼檄文一下,李唐继灭亡大魏后,新的一**规模的军事调动再次展开,各地兵马迅速向东都洛阳集结,大约一月后,整整近百万马步雄兵,包括辎重粮草集中完毕,如此大的兵团堪称世所罕有,也几乎是李唐的倾国之力,显然是想一战而尽全功。

李世民受命担任三军统帅,誓师后分兵十万绕梁郡,彭城向历阳进逼,此路兵马的目的不是交战,而是威慑杜伏威,不让其与龙旗军合兵共抗李唐,可以的话,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用途。

而李世民则亲自率领九十余万主力,气势汹汹的朝汝南郡扑去,全军虽然庞大臃肿,但是前锋十多万骑兵行动却十分迅速,李世民似乎想在龙斌准备好整军御敌之前,尽量的扩大战果,凭借兵力的绝对优势,占据全方位的主动。

然而,当十日的急行军后,李唐前锋部队到达汝南郡时,惊讶的发现眼前留下的竟然是座空城,不但没见一个守军,连同全城的百姓都无影无踪。

李世民得知情况后,感到大为惊讶,从汝南城空来看,龙旗军定是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然不可能有时间连全城百姓都全部撤走,这显然是想坚壁清野,拉长李唐大军的战线,尽量延后决战的到来。

百万大军虽然雄壮,但是每日所需的粮草同样巨大,如不能尽早的结束这场战役,后勤的压力立刻就会显现,军无粮则军心必定动摇,这绝对是致命的威胁,所以李世民无法打一场僵持战,他必须寻求与龙旗军决战的机会。

李世民久经战阵,对后勤的重要岂有不知之理,可是如今龙旗军放弃汝南郡,甚至从前方的情报来看,龙旗军连同淮安,戈阳等郡都将弃守,直至安陆,永安一线才有龙旗军的踪迹。

常言说的好:兵败如山倒!虽然龙旗军是主动撤退,但是只要稍加修饰,宣传,便能称之为望风溃逃,对于李唐大军无疑是极大的鼓舞,士气一时之间达到沸点,似乎不下几日就能兵临西南中心的豫章城下。

整个李唐大军此时正是奋起余勇退穷寇的时候,哪有时间再来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以致坐失战机,趁着士气正盛,当是势如破竹,大破龙旗军之良机。

龙斌为前线撤退的军队和百姓提供了大量的马匹,因此退速甚快,不过李世民毫不犹豫率军急追,外加众多百姓的拖累,撤退的虽然比李世民进军早了好些日子,但还是被咬住了尾巴,龙旗军终于在安陆郡外与李唐前锋进行了第一次的接触。

这次双方都有点准备不足的接触,几乎瞬间就演变成了激战,整整一个白天,双方将士浴血拼杀,奋勇争先,都表现出了极强硬的作战精神,没有一方占到太大的便宜。

直到黑夜来临,才偃旗息鼓,李唐前锋部队后退十余里,在安陆城郊安营扎寨,等待后方兵马,而龙旗军则撤回城内,时刻准备弃城而走,只等百姓完成疏散。

安陆城内,一个冷峻的年轻将领正大声发着牢骚,而他的身前坐着个气定神闲,双眼微微闭起的老将,二人一个焦躁一个沉着,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