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一枚小玺值三百万(1 / 2)

 “原来古董印章的鉴别方式这么特殊?!”

“这不就像是笔迹鉴定似的?!”

“差不多,毕竟都是文字的东西,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没人能做到完全仿造出与其他人一模一样的字迹出来!”

“也不是不能,主要是太费劲了,能做到这一步的本身也得是大师级的人物才行。”

“兄弟们,抓住重点,关键是你想仿造也得知道原物是啥样的不是?!”

赵大爷此时也乐乐呵呵的瞅着林晓晓面前摆放的平板电脑。

在看到直播间里的弹幕之后,马上笑着说道:“这位兄弟说的没错,不是老头子我吹牛,就这一方小玺的信息,目前全国范围内,可能真正了解它的人不超过两位数!”

“不是吧,这玩意那么稀罕?!”

“那可不,毕竟是皇帝的玉玺,见过的人肯定没几个!”

“这也未必,虽然真正的玉玺可能见过的不多,不过国博里不少字画上都有各种印章,尤其是乾隆这老小子就爱给别人的字画上签名,各种印章留了无数,这印文不至于没人见过吧?!”

“呵呵,听这老家伙吹牛,这丛云宝玺真正的行家谁不知道,不管是国博还是湾北博物馆,甚至是英伦博物馆里都有不少字画上印着丛云印文呢!”

“看到没有,这才是真正的行家,不像某个糟老头子为了捧自己徒弟已经完全不讲事实了!”

“什么徒弟,搞不好这主播就是他一手捧起来的,我就不信一個二十来岁的小年轻真有那么好的眼力能捡到什么漏!”

“诶,这么一说还真有道理,要是这主播背后站着的是这老头,那一切就都解释通了!”

在赵大爷的话说完之后,突然直播间里冒出来一大堆质疑的声音。

甚至很快就把怀疑的目光对准了赵大爷,认为刘耀祖其实就是个傀儡,实际上一切都是赵大爷在背后操纵着!

刘耀祖见状刚准备开口往回拉一下节奏,就见赵大爷冲他一摆手,示意他先不用着急。

而后就见赵大爷美滋滋的喝了口茶之后,笑呵呵的说道:“哦,呵呵,真行家来了?”

“那既然有真行家在场,我想问问这位真行家,你知不知道乾隆皇帝一生总共有多少枚印章,其中篆刻有丛云字样的印章又有多少,这其中又有几个是玛瑙玉石类的丛云玉玺?!”

...

赵大爷这一连串的质问,顿时让直播间里的那些水军们哑口无言了。

虽然刚才带头的那位看起来是懂行的,可这种高端的话题,看起来他也是压根就不清楚。

“哈哈,姜还是老的辣啊,赵大爷这几句话,那小黑子瞬间没词了!”

“水军头子呢,不是真正的行家嘛,出来走两步...不是,出来说两句?!”

“对啊,大行家怎么不说话了,难道你这么大的行家连这种小问题都不清楚?!”

“哼,这东西谁能搞清楚?乾隆皇帝一辈子用过的印章最少得有一千多枚,我就不信有人能了解具体有多少!”

“看到没,这才是真行家,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一千多印章谁能全搞明白?!”

赵大爷看到这弹幕顿时哈哈一笑:“哈哈,是吗,首先我得说明白,刚才我说的是全国了解这方丛云宝玺的人估计不超过两位数,但并没有说见过它印文的人不超过两位数,希望这位行家不要混淆概念!”

“另外,咱们再说乾隆皇帝的印章,根据《乾隆宝薮》中记载,乾隆皇帝一辈子总共命人打造了大约一千八百六十枚印章,而我们在汇总《钦定石渠宝笈》三编全本时统计的数字是一千八百六十四枚!”

“接下来再说乾隆皇帝的印章里,印文相同的印章数量最多的是‘八征耄念’和‘八征耄念之宝’两种,这两种印章各有六十三枚之多!”

“最后咱们再说这丛云宝玺,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汇总》以及《钦定石渠宝笈》、《乾隆宝薮》三方互相印证之后可以得知,乾隆皇帝丛云宝玺一共是制作了十六枚之多!”

“再者,根据嘉庆、道光两位皇帝时期的清宫档案中记载,乾隆皇帝的丛云宝玺中,仅有此一枚是缠丝玛瑙材质,并且这缠丝玛瑙丛云宝玺上雕朱雀钮,玺身刻有龙云纹,不仅是乾隆皇帝最喜欢的一枚丛云宝玺,也是嘉庆和道光二位皇帝非常欣赏的宝玺,所以在乾隆之后又一直沿用了近百年!”

“在《钦定石渠宝笈》唐冯承素摹《王羲之神龙本兰亭序》、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湾北博物院《富春山居图•子明卷》、英伦博物馆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等作品中均有呈现,总印文数量超过上百次之巨!”

“而我之所以敢确认这枚玉玺就是乾隆皇帝丛云宝玺,就是通过这些印文来判断,尤其是在《钦定石渠宝笈》再编和《王羲之神龙本兰亭序》中,留有这枚宝玺后期不小心出现的一点残缺,就是这里...。”

说到这,赵大爷指着桌面上,那张白纸上的印文,以及他手机里放大后的印文照片。

众人这才发现,果然在这枚宝玺的从字和云字中间的边界处,有一点点的缺损。

“嚯,这么一丁点的缺损都能看出来,赵大爷这眼力真是绝了!”

“厉害了我的大爷!”

“果然,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这就是国家级鉴定师的实力么,这也太牛了吧?!”

“是啊,谁能想到,就这么一枚小小的印章,赵大爷都能给你说出这么多东西来!”

“以前我一直觉得刘总每次每次捡漏后都能滔滔不绝的说那么多门道已经够厉害的了,没想到赵大爷这水平更高一筹啊!”

“何止是一筹,这已经高了不知道多少筹了,难怪古人云名师出高徒呢!”

“的确是这个道理,要是没有一个厉害的师父,就算徒弟再怎么有天赋,大概率也是学不到多少东西的,毕竟老师肚子里就没货,能教徒弟点啥知识呢?!”

“小黑子们怎么说,现在服气了没?!”

“那位真行家呢,站出来走两步?!”

“得了吧,这帮水军就这点能耐,一被打脸就跑的没影了!”

在赵大爷这番无比专业的讲解,顿时震慑住了所有的喷子。

这些水军哪见过这种场面?

别说是他们这些估计也就是一知半解,根本算不上什么行家的水军头子,就算是杨天身边的那个号称什么大师的老娘们,在赵大爷面前也是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