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孙策还在思考,郑礼说道:“只要将军麾下大军未殁于战事,丁补于伍,便不会如凉、并一般,番夷内附,近据郡县。”
孙策不禁莞尔一笑,你这还真是信任我啊。
要我大军屡战屡胜,不能大规模的抽丁补充军队。
这么说来,募兵制的精兵军队,还真是比较适合同化异族。毕竟民间有大量的壮丁,不会出现民间空虚、被番夷反客为主的情况。
不过既然郑礼都已经有如此信念了,孙策自然也是雄心壮志,相信自己必能以精兵强将,扫平乱世。
随后孙策说道:“卿所言,与孤志向相合,随后可致信一封与长史详谈此事。孤此来是为了查看一番秣陵县的邸阁、仓廪情况,以建驿路。”
理论上这个事情,其实应该找县丞。毕竟县丞负责一县内的仓储事宜。
但如今制度下,县君权力极大,能插手一县内所有事情,从税收、储存、治安到人口、文教、甚至兵事都能干预。
所以孙策已经有意废除县丞,把田曹跟市曹合兵,成立一个专门的度支,来专业化管理税吏和征税。
当然对应的,中枢也会设立三司制,负责度支、市舶、户部三大财政。
不过这个事完全急不来,至少要等驿站建起来,孙策能够强力掌控各县的时候才能推进。
郑礼也没有多想,立即回道:“如今秣陵县邸阁中有粮仓三座,义仓两座,一共存有椹干两千石、豆子一千五百石、麦麸五百石、粟米一千石、稻米五百石,共计五千五百石谷粮,以备荒年。”
荒年能吃麦麸,那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秣陵县能存储五千五百石粮食,大概能够五百户人家渡过荒年,比十室九空还是要强上不少的。
只是孙策眉头微蹙,问道:“今年梗稻丰收,为何不多储存一批稻米?只积储了五百石。”
郑礼不慌不忙的回道:“义仓两面储存的便主要是稻米。稻米规模有限,主要原因有二。”
“一则义仓数量不足,县里正招募百姓,新建三座义仓,力争明年春耕之前,能建完三座义仓,储米两千石。”
“二则就算义仓建起,官府、百姓亦不敢大量储存稻米。稻米积储之后,只两三年便会发霉。而粟米若储存完善,能积储五六年,听闻建康城新建粮仓,以地窖储藏,设数层草木灰防潮,更是能储粮长达七年有余。”
顾雍认可的点头,说道:“据我所知,民间一般是豪强之家种稻米,贫寒之家种粟米。稻米丰产,豪强可以大量售出,赚取财富。粟米耐旱易储,百姓则备之以应荒年。”
孙策感叹道:“民生不易啊。如今国家虽有小安,但百姓仍忧饥馑。如此可见民心依然不安。”
百姓显然就是不相信如果再出现旱情、兵灾的情况下,官府会从吴郡、会稽等地运送来几百万石粮草,赈济灾民。
当然绝大部分百姓可能也不相信,如今江东一个郡产出的粮食,就足以使江东数个郡不至于饿殍遍野了。
所以,大部分百姓淳朴的想法都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孙策说道:“越是如此,越要兴修道路,便利工商。让官路、驿站联通各郡县!”
哪怕是商人要运粮,那也得有人通知他们什么地方出现了旱情。
信使在路上一日数百里,和信使一日数十里的差距,那足够影响无数人的生死了。
百姓不能只盯着自己那十几亩地的产出,一直过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不然一场旱灾过来,就会导致他们纷纷家破人亡,出售土地。
对孙策要修道路,兴驿站,修渡口这件事情,郑礼十分赞同。
他说道:“我在雒阳之际,上至天子公卿,下至大族百姓,皆喜食胡饼。将军可知胡饼?”
孙策点了点头,建康城内也挺流行这种食物的。
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精细白面摊成的烙饼,这东西在当下还是个稀罕玩意,是汉灵帝带起来的美食。
不过这东西,到了隋唐之际,就是司空见惯了,军中士卒就以饼为军粮。
到了大宋,就更进一步。军中都吃稻米,以雪白的稻米为主食。
大宋缴获了金军的粮食,士卒根本无法下咽,全部吐了出去。
而金军的粮食,正是以粟米为主。也是如今大汉军中和民间百姓的主食。只是军中要比穷苦百姓多了一点腌制的咸菜,但距离中产之家的鱼干、肉脯则远远不如了。
只有孙策的军中,才供应肉脯、果脯。甚至如果后勤充裕的情况下,会杀猪宰羊,让士卒嘴上有油腥,顿顿有肉。
郑礼说道:“如今民间情况显然倒置。百姓饥馑,却种产量不足的粟米。豪强田联阡陌,却种产量丰盛的稻米。以至于贫者越贫,只能食糠麸。而富者越富,食有肉、富米面。”ŴŴŴ.BiQuPai.Com
“且富者以稻米降低粮价,贫者粟米卖出无门,家中愈发贫寒,妻子大率难以蔽体。”
“我以为当务之急,应是建邸阁,而稳人心。兴道路,而便工商。难道我堂堂中原,还不如西方杂胡?”
听闻郑礼最后掷地有声之言,孙策不禁连连重重的点头。
西方粟特人如今都吃上精面制作的胡饼了,江东百姓还在吃粟米。
难道坐拥鱼米之乡的江东三吴之地,产出还不如西域胡人?
显然是民心未安,百姓对战乱、旱灾等真的是怕了,宁肯吃粗粮,也要有个安稳的将来。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霸王在线阅读更新,第5章贫富倒置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