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林迎还是询问了卢掌柜的意见,卢掌柜认为叫《明序算经》并无不妥,原来古代各类杂书,尤其以各种工具书为代表,使用作者之名来命名的并不少见。
诸如《夏侯阳算经》《张邱建算经》《孙子算经》(假托之名)《欧阳建算经》等,已然不算个例。
再则说了,古人著书,推广学问是一方面,赚些小钱兼顾光耀门楣亦是另一方面,没有将书名起作《林氏算经》,已经相当含蓄了。
当然也有较为文雅、不含名字的,如《九章算术》《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等,但这又是另一种起名方式了。
明序,取自“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本就内含自然之理的寓意。
使用“明序”作为算经之名,莫名的有种替自然弘法布道的感觉。如不宣扬,谁又知道这是林迎以自己的字来命名的?
作为后世的灵魂,倘若不在这个世界留下些浓墨重彩,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好吧,林迎细细思索,很快就将自己说服了。
继而精神抖擞,对这还未成书的《明序算经》也有些期待起来。
从广夏书局出来的时候,天上的日头已经悬于西边,大街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卢掌柜一路将林迎送到门口,然后安排一名小厮寻来了一头毛驴,便驮着书局里所有有关“算术”的书籍,随林迎一同回了学宫。
这些算术参考书都是卢掌柜事先让人安排的,作为编撰新书的参考。零零散散共计二十余部,算是囊括了古今各代先贤的大乘之作。
由此可见,要在一个细分领域编撰一部较为全面的书,所涉范围何其繁杂。
绝大多数人,光是看到那厚厚的文言书籍就头疼了,更不用说这类书的专业性还如此之强。
正因不是什么人都能驾驭的,所以广夏书局才找上林迎这位廪生。一方面廪生的文字功底足够强悍,不会为文字所累,另一方面林迎个人对明算还算熟稔,广夏书局也是在赌他的潜力。
反正也不过是二十两的试错成本罢了。
万一成了呢?
到了学宫门口,林迎对着身旁的小厮道:“这位小兄弟,送到这就可以了,接下来我自己进去即可。”
“林公子,真不需要我送进去吗,这些书还是有些份量的。”
这小厮大概十五六岁的样子,一身简朴装束,但一看就是个精明的小伙。
林迎笑着摇头:“不用了,区区这几本书,我一人就可。”
那小厮见林迎执意,再加上学宫圣地,也不是他这个外人能随便进去的。将书籍从毛驴上卸下,又朝林迎恭敬地拱了拱手,就转身牵着毛驴回书局向卢掌柜复命去了。
林迎看着小厮走远的背影,淡淡笑了下,然后搬起地上的书,就朝学宫里面走去。
还别说,这些书确实挺沉的,林迎费了老大的劲才将它们带回到住所。
居仁斋内,当林迎走进时,看到艾金良和吕秀才正针对一道经义在那辩论着。看到林迎抱着一大摞书籍走进来,两人停止辩论,连忙赶来帮忙。
“大师兄,你从哪搞来了那么多书?”艾金良一边帮忙,神情有些诧异的样子。
这些书包装精美,隐约还透着些纸张的香气与墨水的芬芳,一看就很金贵的样子。再定睛一看,居然都是关乎“明算”的杂书。
这类工具书虽说看者甚少,但尤其金贵,市面上少说也得几两银子一部吧。
他有点佩服大师兄的能耐了,这次去了趟书局,回来居然带回这么多参考书。
总价值估摸着接近百两银子了,这绝不是“面子大”就能解释的。
这么大的阵仗,只有一种可能。
“莫非……”
他心中一动,隐约有了一个猜测。
林迎不是个藏着掖着的人,再说艾金良和吕秀才的人品他还是相信的,今后自己著书,少不得要在住所翻阅,于是笑着朝艾金良点了点头,就将与广夏书局的合作娓娓道来。
艾金良自然知道林迎在“明算”方面的本领,一听大师兄要著书了,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人生的机遇真是变幻莫测啊,想想几个月前他们师兄弟几人还是在为能够通过县试而感到忐忑,短短数月,却已经是大变样了。
自己即将成为教书育才的夫子,而他的师兄更是了得,居然要开始著书了。
古来著书,能留名青史的其实并不多,但他对林迎却有一种连他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的期待,他的大师兄……没准要一鸣惊人,以一己之力搅动一潭死水了。
倒是吕秀才大为惊讶。
广夏书局舍得下这么大的本钱,看样子林廪生在这方面真是有大才啊。
他心里不由暗暗庆幸,自己能与林迎分配到一个房舍,真是莫大的福分,将来参加科举必有助益。
接下来,两人一起帮忙将林迎带来的书籍规整到位。
趁着时间还早,林迎就坐下来,翻阅起这些“名篇著作”。
他不着急马上动笔,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要先熟读了古人的著作,熟悉他们的行文方式,才好更好地落笔。
其实古代的各类算经,绝大多数都是以题目的形式进行呈现的,绝少有系统的梳理“数”与“运算”的概念,因而哪怕文字功底极深的人,在看这些书时也难免会产生“不知所云”的感慨。
林迎拿起《孙子算经》,不外乎如是;《九章算术》,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