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林家村的村口,林迎跳下马车,背上书箱,手里提着给家人们带来的饭菜,就朝着村里走去。
沿途路过祠堂,就见几个族人正在忙碌着。
林家村的祠堂沿河而建,是一座坐西朝东,规模十分庞大的古式三层建筑。一条祠堂长廊位于河的西岸,长廊中央开有正门,前方则有三座拱桥从河上跨过,正对着一片宽阔的道地(空地)。
此时因为开祠献礼在即,祠堂的门帘和长廊都经过了一番装点。一条长长的红色绸缎由长廊的左侧一路悬挂到右侧,中间扎了几个大大的红绸花,则点缀在门楣处那块大大的“林氏宗祠”匾额上,看上去喜气洋洋。
祠堂正门,几盏大号的红灯笼被高高的挂起。
左右楹牌上也换上了新书写的红纸对联。
上联为:“百年留德,奕代留芳,子孙亦以为序”。
下联为:“绳其祖武,佑我后人,昭穆不失其伦”。
横批:“光宗耀祖”!
一派大族气象。
这时候,几个正在祠堂屋檐上进行装点和修缮的族人看到了背着书箱正行走在路上的林迎,其中一个叔叔辈的族人便笑着探出头,朝林迎打了声招呼:“秀才公,这是从县里回来啦?”
林迎听到招呼后抬起头,也是笑着回应:“是啊十六叔,昨日刚结束授课,这不休沐了嘛,就回家了。”
“回来好回来好。”
那十六叔朗声笑着,挥舞了下手中的木工刨子,“我这边也修理得差不多了,明日开祠,保管妥妥当当的。”
十六叔是村里的木匠工兼泥水匠,平时谁家修房子,总会喊上他过去出工。因为手艺在身,所以在村里也比较吃得开,属于林父一辈的能人。
而他本人的性情也是敦厚健谈,与谁都能交好,在族中自然是有着一番特殊的地位。
这回因林迎考中了秀才,族长便准备开祠堂进行庆祝,所以特地找他这位“村里大匠”过来修缮一下祠堂。十六叔一听,二话没说就带着几个人手过来了,因为是修缮祠堂,所以他是免费出工,没收一个铜板。
“十六叔你们辛苦了,待明日开祠,我给你们敬酒!”林迎笑着说。
“好勒,有你这秀才公给我们敬酒,那我们这些天就不算白忙活!”十六叔闻言,一脸高兴的样子。
“还是像往常一样喊我二郎吧,秀才公啥的,拉远了咱们的距离。”
“哈哈哈,二郎说得对,要说起来,咱们都还是四房那一宗的呢……”
“没错,我是四房六支四分四小分那一脉的。而十六叔你是四房三支那边的。”
十六叔一脸惊讶,竖了竖大拇指:“想不到二郎居然还知道这个,了不起!”
林迎谦逊一笑:“以前听父亲说起过,记得不是很清楚。”
“那也很了不起了,不是上了年纪的人都分不清这些。”
林迎也知道这个十六叔的性情,木工做得久了,一说起话来就没完没了的。与他打了声招呼后,又跟边上的族人寒暄问候了声,接着便路过祠堂,朝着村西头方向而去。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站在廊楼上的十六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边上的几个族人道:“瞧见没有,咱们村这位秀才公不仅读书好,还不忘本呢。”
“而且还敬着你十六叔!”一个族人接过话笑着说。
“没错没错,年轻人不忘本,难得啊。”十六叔呢喃感慨,就因林迎的态度,这些天的忙活一下子变得值得了。
林迎回到家,一推开院门,就发现孟芊芊正抱着一个竹子编成的小簸箕,手里捏着半把还没脱壳的谷子,正念念有词地撒向地面喂小鸡。
“哎,芊芊,咱家什么时候有小鸡仔了?”
“啊?”听到熟悉的声音,孟芊芊回过头,一脸惊喜的样子,“夫君,你回来了?”
说着,便抱着簸箕几步小跑地来到林迎跟前,一脸高兴道:“这是咱爹上次去镇里的时候买的,一共八只呢,说是卖鸡仔的人是熟人,听说夫君考中了秀才,非得送鸡仔给咱们!”
“咱爹推辞不下,就带回了八只鸡仔。”
“你看,这一只只多可爱啊。”说着,孟芊芊蹲下身,将脚下几只循着她的踪迹跑过来乞食的小鸡仔捧了起来。
这小鸡仔还是奶黄色的茸毛,小小只的,走起路来一跄一跄,被孟芊芊捧在手里后还不停地扑哧还没长出羽毛的翅膀。
确实很可爱。
孟芊芊冲着它们吹气,那样子也是美丽极了。
林迎笑着道:“改天咱们把它们养大了,留着下蛋吗?”
孟芊芊想了想,露出一口小白牙道:“要是母鸡,咱们就留着下蛋,公鸡的话,留一两只打鸣,其它的咱们宰了给大家炖汤喝,夫君你看怎么样?”
“那当然是好啦。”
林迎还以为会从女孩口中听到类似“兔兔这么可爱,怎么能吃它们”这样的话,结果却发现芊芊是想养大它们后宰了炖汤。看样子还是他过于肤浅了,古代的农村社会,第一个想到的绝对不是“审美”,而是“味道好不好”。
毕竟管饱了自己的肚子,才是最优先的选项。
哪怕留下母鸡,不也是为了生鸡蛋来吃吗?
“那你可要好好养它们,争取早日将它们养大,然后送进厨房。”
林迎说着眉头一皱,这话听着,怎么这么怪呢。
就好比养鸭子,是为了送它们去“赶烤”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