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平江北 第188章 克扣官员(1 / 2)

 十天的时间不算长,但是也绝对不能算短了,叛军得知自己的人已经全面的控制了陕北之后已经开始有组织的想着陕北转移,而陕北的那些叛军自从完全的控制了陕北之后也再也没有了什么大的动作,招兵买马自然是必须的,不过他们大多数的时候还是练兵

杨绛这个时候也同样的在练兵,两边现在可以说已经暂时的进入到了一种冷和平的状态,双方都是想灭掉对方,但是现在双方都有没有灭掉对方的那个实力,故而现在双方都只能憋着一口气训练军队,借希望于这些训练出来的军队能顶得上用场

相比较而言杨绛这里虽然说士兵们都还是多多少少的有一点训练的底子的,但是杨绛这里的心却不齐,基本上现在军队之中的内都还没有停息,杨绛知道这么做是不行的,因为若是内斗一直不停息的话那么军队必然把jīng力都消耗到了内斗之上,自然战斗力的提升加的无从说起了

叛军的情况要比杨绛这里好上很多,毕竟叛军现在的军事实力虽然在陕北已经处于绝对的上风了,但是纵观全国,甚至纵观陕西现在陕北的叛军的军事实力还是远远地不行的,这个时候他们自然之道团结的重要xìng,而且现在叛军的高层任务都是白莲教的人,自然他们有同一个信仰,同一个领到,所以相比较而言白莲教控制下的这些叛军的战斗力在不断地提升之中

不过战斗力提升了并不意味着白莲教就一定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随着人员的rì益增多,白莲教的军纪也是一天比一天差,当初白莲教的人起事的时候军纪还算是可以,但是人数发展的多了,鱼龙混杂,现在白莲教的军纪已经是一路的下降了,可以说现在除了教主亲自带领的白莲教的叛军军纪还算是比较好,就算是陕北的那只白莲教军的军纪也已经不行了

白莲教的人虽然擅长于使用宗教来蛊惑人心,但是毕竟总体来说中国人对于宗教并不是完全的相信这样也就造成了白莲教的人并不能完全的控制人心,人多了那么人心也就散了,在加上这次起义的人之中大部分都是没有起义经验的人员难免的对于军纪这方面约束的比较的松散,这也是军纪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白莲教教主李大义并不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的,曾经经过了上一次起义的失败之后白莲教在重组的时候就已经针对这一个问题重点的讨论过,曾经也算是做出来统一的意见但是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白莲教的人走了一个高层路线,也就是说主要现在是控制高层,而基层之上白莲教的人教徒人数并不是很多的,所以很多的事情到下面也就变了味了

白莲教主虽然对于这件事情也想过整治的方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这次支持白莲教的人不单单只有贫苦的那些苦哈哈们了而且还有部分地主也转而支持白莲教了,这让这位教主欣喜若狂,至于说这件事情也从当务之急被教主调低到了必要之事那里

此起彼伏,虽然说现在白莲教的训练比上来杨绛这里的要好上来很多了,但是相对而言杨绛的军纪也在一天一天的好转,自然现在处在劣势但是不代表着一直能处在劣势,若是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的话只要是杨绛训练好了军队那么军纪的问题就能够明显的显现出来

不过杨绛现在最为担心的事情还是不是这些,要知道这些问题只不过是硬件上面的问题本来朝廷就是身处在优势的地位不用说是朝廷军队在训练的情况之下了,杨绛现在最为担心的还是软件,也就是人的问题

“魏知府?现在陕北大部分地区沦陷,不知道陕北的榆林现在是不是也实现了”来到了魏善的面前,杨绛对这魏善低声的询问道,魏善是杨绛临时提拔上来接任上一个被自己杀了的那个知府的人原来是西安府的同知,为人还算是比较的清廉在百姓们口中深的好评

“回杨大人的话榆林府现在并没有落入到叛军的手中,现在我们朝廷正在借助地理地势的优势在节节抵抗者叛军的进攻只不过由于现在朝廷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地方,所以榆林也全面的处于叛军的夹攻之下,情况十分的危机”听到了杨绛的话之后魏善微微的对这杨绛说道,从小魏善的记忆能力就是相当的好的,很多复杂的事情只需要一便就能记住,所以杨绛问题来才能如此的对答如流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就好,那就好”听到了魏善的话之后杨绛紧锁的眉头算是稍微的松动了一下,榆林出人呀,明末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张献忠都是榆林人,这两个人可以说是基本上把大明王朝弄了一个千疮百孔,不过幸好现在榆林还在明朝zhèng fǔ的掌握之中,也就是说现在那两个人很有可能还在为大明效力

要知道李自成曾经就是大明的一个驿站的官员,虽然官不是很大的,但是却为人豪爽,本来若是崇祯皇帝不搞什么jīng简机构的李自成是绝对没有造反的念头的,只不过一个jīng简机构让一个大明的官员变成了一个叛军的领袖,而且最重要的是jīng简机构最后的结果是不仅仅没有jīng简了机构而且还凭空的添加了一个结构,历史往往的就是这么的巧合,让人感觉到一丝的不可思议

张献忠也是如出一辙张献忠是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9月18rì出生于陕西省定边县郝滩乡刘渠村古称柳树涧堡,《明史》称他与李自成同年生,张献忠少时曾读过书,chéng rén后参军,曾当过延安府捕快,因事革职,便至延绥镇从军因犯法当斩,主将陈洪范观其状貌奇异,为之求情于总兵官王威,重打一百军棍除名,从此便流落乡间

可以说明朝末年的这两位农民军的领袖若是没有明朝zhèng fǔ的刁难的话很有可能能成为大明朝廷的栋梁之才只可惜正史上面的事情已经不能用假设这两个字来说了,但是现在杨绛有了这样的一个让历史假设的机会,自然杨绛会好好的把握这个机会的

不过现在杨绛最为关心的这两个人现在正在干什么呢?镜头转移到榆林先由于现在历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偏颇,所以现在两个人基本上都还是朝廷的官员,李自成还是朝廷驿站之中的官员,张献忠虽然已经不是捕快了但是也随军入伍了,自然现在两个人还都是效忠于大明王朝的

两个人现在如何的在前线打仗之事咱们暂时的不说,榆林城外面的叛军也是只围困但是就是没有进攻,显然前一段时间的进攻受挫已经打击了他们进攻的信心,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叛军还是知道的,所以在进攻受挫之后并没有连续的继续进攻,而是采取了围困的做法,希望能用这种办法来削弱城内朝廷军队作战的决心

不能说叛军采取这样的办法不好,若是能运用得当的话那么城内明朝士兵的作战信心很容易就能被削弱甚至丧失作战的信心,但是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叛军一向是攻城顺利,所以说很多的时候都忽略了自身的问题虽然叛军已经取得了陕北的大片的地方但是一味的招收兵员已经造成了田间壮劳力的稀少,而且叛军也没有进行什么恢复xìng的农业生产之类的指导,所以随着叛军的人数rì益的增多,原来的那种吃官府已经不行了,粮食又一次的陷入了危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