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差距(感谢盟主欧天明的支持!)(2 / 2)

帝国巨星 楼下赫本 4916 字 2019-07-03

整个华夏能够弹奏出《拉三》的钢琴家屈指可数,能够弹好的更是凤毛麟角,毕竟是钢琴三百年发展到顶峰的产物,其难度自然是没的说。

不过,人们对于难度的衡量并不是很容易就可以衡量的。

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时候弹不下来的曲子,那就是难。

但对于能胜任一切的钢琴家来说,如何把音乐的思想、情感表达得尽善尽美,那就是另一种难度了。

所以,也有人说,莫扎特比李斯特难得多。

毕竟,拉赫或者李斯特的作品,在很多时候,因为曲子本身足够华丽,旋律也足够流畅,所以弹奏起来,在专家眼中,不会露出演奏者太多的马脚。

但莫扎特却会非常无情的暴露演奏者关于技术和音乐的弱点。

因此,很多追求炫技类手法的钢琴家,往往最不愿意触碰莫扎特的作品。

如果一名钢琴家,能把技术和情感完美结合,那自然就自动成为大师级。

比如廖远,手速不仅够快,技术也够华丽,最关键的是,关于情感的雕刻也异常的出色。

这几乎就是天赋异禀。

近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完整弹奏《拉三》,《拉三》的神话程度和难度系数也在不断消减,当然,能弹好的依旧是凤毛麟角。

与《拉三》难度大致相同的,也有几首,比如大钢琴家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就并非善类。

但很多人之所以宁愿弹奏勃拉姆斯,也不想弹奏拉三,完全是因为后者,不仅在情感、思想表现上是世界顶尖难度,在体力、耐力坚持上也属于世界第一。

再优秀的钢琴家,弹奏完一整首长达四十分钟的《拉三》,也会累的趴在琴键上口吐白沫。

所以,在特殊情况下,判定一名钢琴家对于《拉三》的理解是否过关,可能几分钟的演奏就足以体现。

当廖远弹奏了五六分钟的《拉三》后,整个滨松钢琴大赛现场的音乐家、评委们,全部起立,尽皆拜服。

“对不起,我认输!”

电视屏幕里,德川晴明向廖远躬身下腰,声音里满是尊敬。

在技术上、音乐的理解上,和思想的传承,乃至情感的雕塑上,廖远通过对《拉三》短短五六分钟的演奏时间,就让现场所有钢琴家迅速的意识到了与廖远之间的差距。

那几乎是史诗级的横沟。

那道横沟的一边,站着数不清的、黑压压的人头,每个人都渴望跨过横沟,登临彼岸,享受成功的硕果。

而在横沟的另一边,则只有寥寥数人。

他们站在山巅,孤独求败。

那是一道门槛。

对于许多人来说,过跨这道门槛,世界就将从黑白变成彩色。

本身也将会从一名学徒,摇身一变,成为一名世界级的大钢琴家。

可惜的是,直到他们孤独终老,默默死去,依然无法迈开这最坚实的第一步。

这就是差距。

**裸的差距。

------

ps:感谢欧天明大佬的十万飘红打赏!!我懵逼了,彻底懵逼了……从上本书到现在,一次打赏十万大佬我都没见过,这一次终于见到了,原来这就是十万飘红的味道,真香!……那么问题来了,请问怎么跪舔大佬比较诚恳?今天第一更送上!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