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 016 ? 恰克图的互市口岸还真有些好货(2 / 2)

到了1845年前后,才开始有四大名著的译本片段出现,而全套文本出来,都要等到20世纪,英语版最先问世,随后是法文和俄文版本的,还有很多中国的古典文学和各类经典的内容,并没有传到西方来,哪怕是陆地上是邻居,这方面俄国也没有内容。</p>

索洛维约夫就是要借这个,尝试着要掀起来点“中国热”,要不然就他家这个地位和经济实力,别管是想要向上走还是要做生意挣钱,这個周期太漫长了。</p>

即使是到恰克图去,本身也要花掉不少时间,往返的路程极为漫长,这样也总是值得的,而现在才不过是1797年,等到这些书籍送回来,估计也要到1798年间才行,还得是当时的“快递”,派人在俄国腹地的驿站加急送过来的。</p>

至于要搞什么翻译,索洛维约夫想的倒是很清楚,从内容上来说,明朝嘉靖本和毛批的《三国演义》自然是比较适合拿来翻译的,故事内容也比较通俗易懂,总比上来就搞妖魔鬼怪要好的多。</p>

至于《水浒传》,想想镇压普加乔夫起义的那帮老家伙还在,这个也就是“好就好在投降”,而最后一个,他自己都觉得,没有那个水平翻译出来。</p>

原因倒不是别的,这个描述情感的,要更麻烦一些,对于翻译人员的水平要求也更高。</p>

在恰克图的清朝和沙俄之间的贸易,在几年前还曾经遭遇过重挫,原因就是林中百姓,也就是那群布里亚特人当中出现了和边境这边蒙古土谢图汗部牧民联合起来的盗匪团伙,对于伊尔库茨克总督这边的俄军和哥萨克出现的地方他们倒是不太敢下手,不过对于清朝一侧的晋商屡次袭击,这总归会引起乌里雅苏台将军高度重视的。</p>

最终,在俄国一侧抓获了犯人,但是俄方按照俄国法律给流放,但按照大清律,这是要斩首的,双方扯皮了好几年,按照清朝和沙俄每次扯皮当中的保留节目,这几个人死在了流放地,第一阶段也就不了了之。</p>

等到了再次发生类似案件的时候,令清廷极为震怒,乾隆皇帝派遣钦差到买卖城-恰克图来和沙俄伊尔库茨克总督交涉,虽然乾隆在使臣出发前有明诏,但是处置结果依然让他不满——也没别的,就是清朝在签平等的和不平等条约的时候,总是先因为各种原因把牌亮出来,比如马中堂收了俄国人的卢布,和大人在十三行有份子之类的......这次也一样,清朝的使臣最后定的是按照俄国律法来解决问题,搞的老乾隆非常愤怒,直接给革职,但是没查办,后面签《恰克图商约》还是这位。</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