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内阁倒何?(1 / 2)

 得益于电报网络的初步铺设,这场庞大的战前动员工作,几乎是在各军~区同时展开的。四大军~区全力运转,最终排~出了20万普通人部~队以及20万全战系统部~队的主战力量,这也是第一次普通人部~队跟系统兵数量持平的军事行动。

这场毫无预兆的大动员,彻底点燃了中~国刚刚萌芽的国~家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的热情,不少青年踊跃参与到三级战斗梯队的编成中。这些经过简单的训练和教育的新成员,将会在一定时间内担负起弹压地面和维持秩序的作用。

皇室内阁听政会~议,是中~华帝~国政~治体~系中另一个特色。皇帝按照惯例,不出席内阁会~议,但是在重大事~件中,皇帝可向内阁、陆军总司等部门发出邀请,召开皇室内阁听政会~议。这个听政会~议跟大家所熟悉的所谓听证会是两个东西,取义是垂帘听政中的听政,最终目的是,由皇帝听取重大事~件处理手段的最终措施。

听政会~议在皇家庄园的一个固定的大型会~议室召开,这个会~议室是专门进行这项活动的场所,占地面积很大,也是何沐平一直不满的一个地方——本来家就不大,弄一个这么大的会~议室,还不经常使用,简直是资源浪费。

但是这个资源浪费的场所,今天却决定整个中~国在将来的走向,同时也预示着南北两国,满汉两族,划江分治的局面将被终结。

“按照陛下的设想,第二次北伐战争共分为陆军三路进发,海军海上强袭的四个方面军。其中荆楚军~区3个甲等师和5个乙等师组成中原方面军,从湖北进发,一路直通河南、直隶。而东南军~区则有5个甲等师组成华东方面军沿运河向北,策应中原方面军的行动。另外,由东海舰队及其所属海军陆~战队海一师海二师组成东海方面军,从海上直接登陆大沽口,开辟新战场。西南军~区所部的6个甲等师和4个乙等师组成西北方面军,向西北攻击。岭南军~区的4个甲等师和11个乙等师将作为第一梯队中的后续部~队和预备队,随时投入不利战场。”皇家陆军总司令张定远站在贴着大地图的小黑板面前指点着叙述这次战略行动的大致组成。

“除此之外,我们的第二梯队,国~家预备役也将投入到战斗中去。只不过,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扫除地方上的尾巴,清剿逃窜的敌军,以及地方上罪~大~恶~极的山贼水匪之类,战斗任务并不重,应该可以顺利完成任务。第二梯队国~家预备役的总人数为60万~人,大多是进行过2-4个月短时间军事训练的,或者业余训练的士兵。将会有少量主力部~队对其进行战术指导。”张定远继续介绍着。

“最后,是我们的第三梯队,60万的警~察部~队以及临时性的政务管理人员,包括每县百人班子的军政暂管政~府成员、宣~传委人员。第三梯队的投入,将会尽量保证在我们接手新的地区后,能在第一时间,就开始恢复性措施,尽快促使这些地区恢复元气。”

何沐平坐在首位上点了点头,这些部署基本上是按照当初他的思路进行的,只是些许地方进行了更适宜的变更,他没有什么意见。

“定远,三个梯队什么时候能够基本到位?”何沐平问道。

“陛下,第一梯队已经整装待发,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您现在发出总攻命令,他们下一个小时就会踏上征途。第二梯队仍然在集结的过程中,不过还算顺利,保守估计大约4天以后,就能够基本到位,紧跟在第一梯队的后面。第三梯队由于很多人员是新近应募的,接受的训练和教育仍然不足,估计会再拖一个月。”

何沐平点了点自己座位的扶手,看不出表情地道:“现在据我发出动员令已经有一个月了,然后你让我再等一个月?”

张定远是个油滑的人,坚决不与上司辩驳,只是道:“是卑下的错误,还请陛下原谅。”

何沐平棒~子落下了,又给颗红枣,道:“不过这也跟我的仓促命令有关,你能短时间内完善好后勤和补给已经是很不错了,记住,我们这是上百万~人的大规模作战,中~国历~史上都少有的接近二百万~人的超大规模战役,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我们的将士能不能打败敌人,而在于我们的后方能不能保证后勤,能不能快速地将兵员、补给等输送到第一线。”

这时候,内阁民政大臣贾咏贞开口道:“陛下,在南方地区,我们已经初步铺设了能够保证运力的铁路网络,但是一旦进入北方地区,我们的后勤压力,也许就是限~制军~队推进速度的最大因素。为此,政务院已经临时征募了民夫二百二十五万~人,进行后勤保~障和运输工作。”

何沐平听着这个数字眼皮一跳,望了财政大臣徐道然一眼,讷讷的问道:“财政大臣,这次战争我们大概要花多少钱?”

徐道然是一个根本看不出是个精于算计数字的中年男人,典型的风格高的老来俏类型,他翻开自己的报告,然后非常镇定地汇报道:“回禀陛下,维持这场规模巨大的战争三个月的军费总开支为一亿六千万龙元,涉及物资补给、军械消耗、劳动力使用、战时奖金配给等多个方面,其中大头是物资补给以及劳力使用,分别占了25.2%和41.7%,其他各项分别占百分之时机到百分之几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