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三、火树银花照跳梁(一)(2 / 2)

明末风暴 圣者晨雷 4601 字 2019-10-09

“开科考?”

“正是学生听说安南郑氏和阮氏都开科考朝鲜李氏也开科考南海伯治地广阔更胜于之要选举贤才不开科考如何能成!”

俞国振还没有回答周钟便又兴致勃然地道:“植夫先生海内名儒可为主考张钟阳先生曾布政一省可为副考。”

“新襄不开科考便是开也考实学不考四书五经。”俞国振平静地道:“新襄终究还是华夏之地要开科考自有朝廷主持。”

“朝廷开进士科南海伯治下总得开县试、乡试!”

“呵呵介生先生如今南海治下尚无多少职缺若是开了科考那些考中的人来寻我要官我哪里有官与他们?”俞国振笑眯眯地道。

周钟顿时脸sè一黑明白自己的一点小心思被俞国振看穿了。他眼见新襄兴旺发达治下越来越繁华哪怕没有亲身去会安、新杭也听说这两地如今甚为了不得哪里不动心的!万里求官只为财他来新襄也不就是想要寻找一个机会么!

他虽然名早著可是在科举方面却不甚得志千里迢迢来新襄无非就是想看看这边有没有机会。特别是听说万时华经过俞国振的推荐都成为一县之令后他自觉自己比万时华毫不逊sè也应能如此。

方以智知道他的心思将他介绍给了俞国振周钟原以为有方以智的介绍应该不成问题却不料俞国振只是让他们多走走多看看只言不提职务任命之事让他心中甚为沮丧。也有过几次向俞国振书言事的机会但可惜的是他用满腹才华写出来的洋洋洒洒宏篇大著换来的总是俞国振“知道了”、“晓得”、“已”这样的批注!

方以智曾经劝他俞国振要的是能沉下去做实事的人只要他沉下去好生调研以他的才智哪有不出头的。但是周钟固执地认为他满腹都是经世济用之学足以为帝王之师下去为一乡一村之长乃是对他的羞辱。

于是在新襄呆了一年却仍然没有机会。

见周钟不说话了徐孚若便将话题转到了倭国身:“听闻南海伯此次焰火晚会是为了欢庆倭国女王到新襄……倭国如今藩镇割据得厉害南海伯是否有意扶植其女王讨伐不臣?”

“你觉得呢?”

“万万不可倭患不远不可令倭国强盛否则必是我大明之患——若又出一建奴南海伯便是李成梁了。”

新襄的评论中一致认为建虏能有今天实在是李成梁养虎贻患的结果。徐孚若也赞同这种观点虽然在崇祯十二年被俞国振重创连黄台吉都间接死了可是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建虏并没有消停多尔衮与多铎轮番扰边给大明还是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你说的对但也不对若是华夏强盛何惧倭寇?”俞国振道:“一国之衰亡从不是因为有外寇所至而是因为有内忧。孟子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即是此意。”

徐孚若大急正待再说旁边的周钟冷笑道:“南海伯在说笑呢南海伯行事杂用兵家与法家之术岂会真让倭国强大起来。国之大事非你我可言之。”

俞国振又看了周钟一眼心中厌恶起来。

不过他没有说什么身居高位对于这种耍小聪明的人物用不着太过在意。众人到了车站乘轨车直接到码头而在码头早就彩旗招展人声鼎沸了。

至少有五万人先后从新襄城中来到码头因此新襄城里反倒空阔起来。在学堂后街原本来来往往的人群现在都不见了看去极是寂寥。店铺商家也纷纷关门打烊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五条人影顺着街头慢慢向着学堂围墙走来。

新襄人都知道新襄研究所与学堂是在一起的而有些人甚至还知道在研究所中有戒备森严的资料室。资料室里储藏着的便是新襄众多领先于整个大明乃到世界的技术工艺资料。

“此次不可大意咱们都要做好准备。”五条人影中的一个低声道:“别象回他们在龙门船厂一样出了差池!”

“是!”身后四人低声应道。(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