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五节 姐妹的艺术生活(2 / 2)

他从末世来 竹茶 0 字 2023-05-13

整个博物馆是用一座火车站改建的,在塞纳河左岸,正对着卢浮宫。候车大厅的透光穹说感受。个人更喜欢看《拾穗者》,画面比较大,宽幅有1.1米,色彩比较亮,乡村生活的景象扑面而来。

三个拾穗的人忍耐、谦卑、忠诚,没有面部表情,不像别的现实主义绘画那样要呐喊点什么,就是靠肢体的动作来表达他们的生命。这个《拾穗者》是有宗教题材意味的,圣经里有许多关于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景象。

以前的画家画得很少,米勒这是以现实主义呼应宗教题材。在卢浮宫里还看到过好像是普桑也有一组四季的绘画,里面也有类似拾穗的景象,不过在米勒的作品里,“田间的劳动者”作为画面的真正主人,这在那个时代是很特别的。

库尔贝,他是现实主义代表了。他的名作《画室》在奥赛博物馆。画面很大,3米多宽。画面内容透着股诡异。库尔贝坐中间,画的是一副风景画。整个画面左边是一堆画家的模特,以不同的姿势摆着,但是这些模特都不在画家的画里面。

画面右边是画家的一堆朋友,可能也有来订画的还有来欣赏创作过程的。画家边上站一裸女,光线最亮,四顾无人那么站着也不在乎,显然是画家的模特,但由衷欣赏画家(估计是画和人都欣赏),边上还站一小孩,万分崇拜看画家作画。

这幅画是描绘画家生活呢,还是描绘订画人的生活呢,还是描绘某种生活呢?居然还是现实主义题材,看起来挺神。

好了,到印象主义了。马奈说。“安初遇只画安初遇看到的,而不是取悦于别人的;安初遇只画真实的,而不是凭空想象的。”这居然就是“印象主义”了。安青桔觉得“印象”大概是个很主观的东西,马奈的印象就成了这个样子。

提香的“维纳斯”在马奈的“印象”里就是这个这个妓.女了(《奥林匹亚》),提香的“田园音乐会”在马奈的“印象”里就是作者一家子春游了(《草地上的午餐》)。而本来是三幅肖像画,被马奈合并成一幅,成了貌合神离的三个人戳在阳台前了。

给安初遇感觉,亨利.方丹拉图尔差不多是个不得烟抽的记者画家,也就是画家的画家。反正不知道这个人的什么名声,但是他显然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听说还是个浪漫主义到印象主义的过渡人物。

他的画留在了奥赛,安初遇觉得很大的原因是他记者一样的眼光把那个时候印象派大师的集体活动都画成了画。这也很不错,至少知道画家长什么样子了,而且还有“活动场景”,相当于摄影了。

这两副画都很大,所以很逼真,足见画家的功力。左边那副《向德拉克罗瓦致敬》宽2.5米,右边那副更有名《巴迪侬画室》宽2.7米。

左边那副画里白衬衫的就算是方丹拉图尔,他旁边拿着花站着的还有右边画里正在画画的那位就是马奈。右边画里带着帽子站在画框位置的是雷诺阿,画最右边有点模糊的是克劳德.莫奈。

终于该克劳德.莫奈了,印象派的创始人也算标志人物。安青桔和安初遇刚到法国第一站去的吉维尼小镇就是为看莫奈画荷花池的荷花池。安初遇就不在这里废话了,简单一句话,要看莫奈,就得到巴黎来。(未完待续……)<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