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君臣谈治国,不学武帝(1/2)(1 / 2)

 李儒闻言,这才相信,皇帝是真心为他考虑。若是皇帝张口就大包大揽,他肯定不相信。</p>

以退为进,在他看来,是最符合他利益的选择。虽然,他可能会蹉跎几年,但是能让他摆脱弑君的恶名(虽然是废帝),未来反而更加光明。因此,他躬身道:“臣无半分功劳,陛下依然能为臣谋,臣愧领之。”</p>

看到李儒敬服的样子,刘协知道,李儒应该是归心了。然而,刘协并不满足,他淡然道:“文优可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广?”</p>

这个问题抛出,让李儒傻眼了。今时既无《三五历纪》,又无《广雅》,言天之高者,唯有庄子《逍遥游》提及“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p>

他小心翼翼地说道:“天高九万里。”</p>

刘协没有反驳,继续问道:“地有多广?”</p>

李儒舔了舔嘴唇道:“陛下富有四海,当为地之极也。”</p>

这个回答很滑头。刘协听后,哈哈大笑道:“文优所言,乃朕之所欲。故文优可知,若卿适边郡,当如何?”</p>

想起刘协方才所言,李儒灵光乍现道:“边郡当为内陆。”</p>

刘协指着李儒道:“开疆拓土之功,文优可愿为朕前驱?”</p>

开疆拓土,这四个字,让他不禁想到卫青、霍去病,以及张骞和班超,这四位可都是名垂青史之人,时人多慕之。</p>

他神情激动地说道:“臣愿为陛下前驱,纵是肝脑涂地,在所不惜。”</p>

刘协点头道:“朕欲亲政,文优可有良策?”</p>

李儒低头沉思片刻,谨慎道:“陛下年幼,若是亲政,恐难服众臣。然董太尉霸凌朝野,百官苦之久矣。陛下若能制衡董太尉,想必众臣必愿陛下亲政,以解朝堂倒悬之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