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臣以为不妥。自澶渊之盟后……”</p>
贾昌朝刚开口,便被赵祯伸手打断了。</p>
“贾枢相,你忘了庆历二年的增币之事吗?忘了辽国接伴使如何戏弄我国使臣了吗?朕遣派包拯为正旦使,不是为了引战,而是要让我大宋之臣知晓,与辽人交往,无须低头谄媚,你是弯腰太多,不会直着身子说话了吗?”</p>
赵祯说到最后放大了声音,语气中明显带着几分不悦。</p>
这让贾昌朝甚是忐忑。</p>
往昔,官家可从未如此强硬地打断过他的话。</p>
这时,杜衍慢悠悠地走了出来。</p>
“臣以为,官家此举甚是英明。包希仁做事严谨,不管是论资历、秩阶、私德,还是在朝堂民间的官声,他都是正旦使的不二人选!”</p>
“臣附议!”一旁的吴育立即拱手道。</p>
三司使张方平见官家心意已定,想起每年给辽的岁币,不由得也站了出来。</p>
“包希仁老成练达,通晓军事,若兼察边事,确实是不二人选!”张方平也力挺包拯。</p>
陈执中向来都是以赵祯之意为己意。</p>
他当即也站出来道:“臣附议!”</p>
五位宰执有四位都赞同包拯任正旦使,贾昌朝再反对也没有什么意义。</p>
他也当即拱手道:“官家,臣亦无异议!”</p>
赵祯不由得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p>
他发现,自己若强硬一些,只要占着道理,这些天天撕扯大道理的臣子也不过是纸老虎而已。</p>
“那中书便拟旨吧,若还有反对者,便由诸位去解释了!”</p>
说罢,赵祯便面带笑容地离开了。</p>
杜衍等人再次一愣。</p>
近来,官家是越来越睿智,越来能掌控大局了。</p>
此事最难缠的不是他们。</p>
而是王拱辰、刘湜、钱明逸、李定那些人。</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