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各地因文字不同,习惯不同,简化出的隶书也不同,文字驳杂,毫无章法。</p>
大秦一统天下之后,从各级官府遴选出上百名官吏,组成了一个勘字署,用以确定文字基准,梳理文字历史脉络,也开始有意进行文字考据工程,试图将隶书归纳整理为一体,建造出统一标准的书写形式。</p>
这些年勘字署官吏费废寝忘食,将天下文字尽数整理出来。</p>
但各地文字数量有多寡、表意丰薄、形制繁简等区分,因而勘字署内部其实争议就很大。</p>
最终是程邈力排众议,明确隶书求的是实效,当以快捷方便为本。</p>
自此隶书才确定下横平竖直的根基。</p>
但即便确定以横平竖直为笔画结构,以转折笔为运笔,文字改制依旧困难重重,甚至是几近陷入到停滞。</p>
范式字制如何统一?以何为标准?</p>
天下文字众多,隶书字数如何确定?将勘定的文字尽数作为隶书,还是只写一部分,亦或只作常见字?全部写,工程量太大,若只涉及部分,又存在如何分割,舍弃那些字,留下那些字。</p>
再则。</p>
便是文体之难。</p>
隶书究竟要写成何等模样,是一个个单字排着,还是编成某种文体,如此,是便于识字,还是便于书写?倚重于哪方?</p>
凡此等等,争议颇多。</p>
有时为了一个字的一横一竖,勘字署官吏都会争上一天。</p>
因而隶书虽已创立,但依旧文字紊乱。</p>
章法混乱。</p>
而今见到脱离各种桎梏的隶书,程邈跟王次仲不禁见猎心喜。</p>
良久。</p>
程邈才直起身,神色肃然道:“这人的书体劲健灵动,简约清晰,字里行间,意形皆在,同时不失文字脉络,此人的隶书已臻至大成,我若没猜错,他的隶书造诣已是空前绝后。”</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