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章投资迪厂三(1 / 2)

 三十二岁的汪富放下电话,神色中颇有一分复杂。他做梦也想不到,还真有上门送钱这种好事。

只可惜,如果这事要是发生在两年前该多好,那时候迪厂刚刚起步,正缺资金……

汪富陷入沉思。

他是苦出身,自幼父母双亡,他是由哥哥嫂子抚养长大的,因为聪明,他自小学习就非常好,是他们中学当年唯一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

一九九三年,汪富因为工作需要,被院里派到深市来组建镍氢电池公司。

当时的深市,一片生机勃勃。汪富一到深市,就被猛烈的市场大潮冲击得眼花缭乱,科学家的梦想很快褪色,而经商的冲动却火烧火燎般地燃起来。

在南方火热的市场里,汪富看到很多人在用“大哥大”,这个砖头一样的手持无线电话,售价高达2-3万元,里面一块小小的镍镉电池,就要卖上千块。而电池,恰好是汪富的研究专长,他的心不平静了。

1994年,汪富在《国际电池行业动态》杂志上看到一则消息:东桑国出于环保考虑,将放弃传统的镍镉电池产业。

当时,神州社会的主要痛点是贫穷,对于环保还没有那么在意。东桑国放弃的这个大产业,对神州而言,是一块大肥肉。

汪富意识到,随着东桑国的政策转向,世界将面临镍镉电池的巨大供需缺口,如果谁能承接这个产业,将是一个巨大的造富机会。

他马上向院里请示,建议全力进军镍镉电池。

可惜的是,90年代国企的僵化体制,汪富的请示如泥牛入海。他很快明白,如果继续在原单位干下去,将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做,从而错失良机。

汪富陷入了两难。

“吃国家粮”,是汪富从小的梦想。哥哥嫂子现在在他的帮衬下,生活好不容易好了起来,而自己也才结婚没多久,妻子有孕在身,正是需要生活稳定的时候。要放弃这份体制内前途无量的好工作,他并不甘心。

但另一方面,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镍镉电池产业转移的机会从面前遛过,却又更不甘心。

在数个难眠之夜以后,汪富最终决定,放弃铁饭碗,辞职创业!

那一年,汪富28岁。

刚创业时举步维艰。

汪富第一步需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而且是巨额资金。

当时,镍镉电池的一条生产线,就价值几千万元。

汪富求爷爷告奶奶,最后从表哥和朋友那借到了三百万,三百万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笔巨款,但是对电池产业来说就是杯水车薪。

汪富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八瓣花。十几个人以厂为家,吃、住、研发都挤在一层楼里,,晚上一字排开地睡大通铺。

一台设备20万美元,汪富买不起。万般无奈之下,汪富想了一个办法:机器不够,人来凑!

他把生产拆分为几十个不同环节,别人用机械手的地方,他用“夹具+人工”的方法来代替。除非是完全没办法替代的,才用机器。

这都是被穷逼出来的办法啊!

可是现在,迪厂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去年公司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困扰他的资金问题已经得到极大缓解,公司也从布吉冶金大院搬到了龙岗,还成立了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

今年,汪富准备在欧洲成立一家分公司,专攻欧洲市场,明年,他还计划在港岛、花旗国开办分公司……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