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划时代的教育(2 / 2)

虽然张华自己觉得这版本的《三字经》和后世的有点差距,但是放在大唐,这绝对是无敌的存在。

“东家,有了这两本启蒙读物,不用一年,幼童们就可以完成识字的任务啊。”谢玄很是感叹:“能够见识这两本奇书的诞生和传播,实乃幸事。”

“是啊,东家,你放心,一年之内,不敢说让张家蒙童都会吟诗作词,但是绝对可以让他们都认识常用的汉子,如果做不到,我季洋自甘为奴,为张家贡献一辈子。”

对于马周邀请回来的谢玄和季洋,张华虽然还不是很了解,但是同个当日简单的交流可以了解到,用他们当蒙学老师应该是绰绰有余的,甚至他们的水平比国子学(贞观元年才改名为国子监)的生员水平也不会差。

至于为什么张华让多啦去查询这两个人,一点消息都没有查到,就不得而知了。

历史上,有才华但是没有机会展示的大有人在。要不然怎么会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说法呢。

再说了,由于文字传播的困难,你如果不是真的名动天下,没有人专门为你作传的话,即使是当时有所名气的人,最终也会在漫漫历史之中泯然众人。

张家缺人,难得的有两个人才来投靠,张华自然是感到高兴,自己还没有想到要怎么收服他们,没想到随手而出的两本蒙学读物居然就把他们搞定了。

也算是意味的收货吧!

“能得到几位先生相助,实乃张华之幸。蒙学是张家今后能否继续兴盛下去的重要保证,以后就拜托大家了。”

说好话并不花钱,也不会掉块肉,谢玄和季洋都表达出了将大力为张家效劳的意思,张华自然也要礼贤下士一番。

……

送走了马周几人,张华也再次认真的考虑起蒙学的事情。

《三字经》和《百家姓》只是识字的基础读物,但是只是识字而已的话,并不能满足张华的需求。

不说让现在的人像后世的高三学子一样,上知天体运行原理,下知有机无机反应;前有椭圆双曲线,后有杂交生物圈;外可说英语,内可修古文;求得了数列,说得了马哲;溯源中华上下五千年,延推赤州陆海百千万;既知音乐美术计算机,兼修武术民俗老虎钳。

至少要让张家的蒙学里面出来的人能够达到后世的小学毕业水平吧?

这个要求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其中最难的就是大家的数学水平。

虽然从隋朝开始,算学就算是科举的一门学科,但是和明经科相比,实在是冷门的不要不要的。再加上考中后出来做的官级别也比较低,所以算学的发展其实并不快。

后世小学使用的很普通的数学定理,都不知道还要多少年才有人能够证明。保不准现在要找几个合适的数学老师都难。

至少,刚开始的时候只能张华自己亲自上马,等到培养几个有天赋的学生作为数学老师之后,才脱得了身。

要搞好教育,不容易啊。